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商报专稿

著名作家觀賞至正博物館

2016-12-19
来源:香港商報網

  至正藝博 源遠流長

  著名作家觀賞至正博物館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易小婧、童越、林麗青報道:文物是歷史最鮮活的證明,是穿越時空鐫刻在人類文明中的永恒記憶。“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眼睛,從中可以看出這個城市的靈魂樣貌。”原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京生在至正博物館羅湖館開館時曾這樣說到。17日,由廣東省委宣傳部支持,廣東省旅游局主辦,香港商報唯一承辦的高端品牌文化推廣活動“第七屆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廣東行”走進中國最大的民間博物館——深圳市至正藝術博物館。仇英、張大千等近現代大家的書畫作品,歷朝歷代的古瓷器、青銅器,豐富多彩的中國佛教題材藏品讓作家們嘆為觀止。采風團團長朱向前為至正博物館書寫了“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他稱贊至正的藏品“富可敵國”。另一采風團成員王炳根則贊揚“至正藝博 百川歸海”。

  作家們連稱:嘆為觀止

  至正博物館內品鑒書畫瓷器

  位于京基100展廳內的深圳市至正藝術博物館,2014年開館,目前是中國最大的民間博物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博物館戰略合作聯盟副主席單位。館內藏品除了家族的傳承外,主要來自吳福慶先生的個人收藏以及20多年來的海內外征集。作家們走進至正博物館,迎面而來的是近現代書畫展廳,張大千的荷花圖是首幅作家們參觀的展品。當講解員說到這幅畫好在線條和墨色時,王炳根指著荷花和莖的線條說,一般國畫無此線條。這是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后,帶有飛天風格的線條。采風團團長朱向前此刻也表示,所謂書畫同源,這幅畫上的線條往上拉時,很均勻,纖細有力,筆筆到位,這些可能是辨認張大千畫作的特征之一。王炳根的另一個身份是國際博物館協會會員,他說,張大千在臨摹敦煌壁畫時,迷戀上了線條,經過三年修煉,終于得到真傳。當他聽說,至正博物館也收藏有張大千臨摹的敦煌壁畫時,他表示現在也是價值連城。據講解員介紹,一幅與展館風格類似的張大千畫作,今年曾拍到過億元。

  記者看到,館內近現代展區展示有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黃賓虹、潘天壽等大家的作品。在一幅徐悲鴻的“沉睡雄獅”畫作面前,作家們停下了腳步。田耳說,他還是最喜歡徐悲鴻的作品,徐悲鴻將西方造型和東方筆墨融合起來,這種獨創的中西融合畫法,畫面視覺沖擊力強。

  圖釋:朱向前細心參觀清乾隆犀雕赤壁圖

  切磋探討書法創作

  “至正”二字是元代的一個年號,之所以用“至正”來命名博物館,是因為元代收藏品最有代表性,也最為珍貴。該館古代書畫展區展示了上至宋元、下至明清的作品近百張(卷)。館藏古書畫包括歷代的典型代表書畫家作品,其中有:元初之大家錢選,“元四家”之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其他元代名家曹知白、盛懋和陸廣;明代中期“吳門四家”之沈周、文征明、唐寅(伯虎)、仇英;寫意花卉大家徐渭(青藤)、陳淳(白陽);晚明書畫大家董其昌。在古畫區,管道升夫婦所作的鷗波亭圖,據介紹,這是鎮館之寶中的一件。王炳根在這幅畫作面前駐足良久,他說,這樣夫婦唱和、共同創作的名畫,在歷史上也少見,特別是這幅畫,兩個人在不同時間畫,還如此渾然一體,將男性渾厚和女性的纖柔巧妙結合在了一起。儲福金則表示,他特別喜歡八大山人、徐渭和鄭板橋的作品。

  曾寫過八大山人傳的陳世旭,站在館藏的一幅八大山人畫作面前,對記者說,八大山人惜墨如金,開創了簡約繪畫的先河。他在自己創作小說時,也學習了八大山人的技法。他說,揚州、南京一向都是中國書畫的中心,現在則主要移至南京。酷愛書法的陳世旭在一幅董其昌的行草作品——《行草李白張渭詩卷》邊細細觀摩,久久不愿挪步。他對記者說,你看這字寫得多俏麗,“董其昌的行草是后世行草的楷模,很多人都是臨摹他的行草。”同樣酷愛書法的王炳根也對館藏的書法作品癡迷不已,一看到暫時不明白的書法作品,他就拍下照片說“要回去研究研究。”

  王炳根為至正題詞“至正藝博 百川歸海”

  底蘊深厚 嘆為觀止

  除了字畫,至正博物館還藏有很多雕工精細的作品。據館內工作人員介紹,館內藏品涵蓋古今書畫、瓷器、青銅器、家具及佛像、犀雕、牙雕等各門類10000多件,精品達3000多余件,價值達300多億元。面對著眼前浩瀚的藏品,作家們像尋寶一樣細細察看,直呼“大開眼界”。當聽到博物館花在藏品收藏上的資金達70億元時,采風團團長朱向前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他的感慨之情,他說,這真是大手筆投入,這其中的增值空間非常大,“感覺這是深圳最有底蘊,最厚重的地方。”走過書畫展區,一個紅木鑲嵌象牙百壽屏風格外引人注目。“非常典雅、堂皇貴氣,很有皇家氣象。”采風團團長朱向前邊說邊看藏品的文字介紹,“這個藏品是蘇作,即蘇州的工藝制成,一看就是好東西,材質工藝都非常好。不過這個文字說明并沒有介紹藏品的出處和來源。”在大廳展示的一款“素五彩將軍罐”面前,朱向前停下了腳步,他說一般將軍罐多是青花,象這樣的五彩確實不多見。 在一樽清代犀角鏤空雕吉祥如意擺件邊,趙德發仔細觀察后說,“真是太罕見了,雕得非常好,多么精致啊。”看著琳瑯滿目的古玩藏品,趙德發感嘆說,深圳怎么可能是文化沙漠呢!早在2014年,趙德發曾到深圳市民中心的晚八點節目開過講座,講授《文學中的道教文化》,從那時開始,趙德發深深感受到深圳的文化涵養,而此次到深圳至正博物館參觀,更讓他感到深圳是個文化綠洲。“尤其是這里的館藏之豐富,讓我嘆為觀止。”趙德發告訴記者們,這里的有些藏品是省博乃至國博都沒有的,深圳的文化涵養真的是越來越充沛。琳瑯滿目的館藏讓作家們無不流連忘返。田耳說,這里的好東西太多了,藏品非常多,建議在展品陳列上更為完善。

  作家們交流研究古字畫

  朱向前建議藏品標明出處

  在與作家們座談時,至正文博集團董事長、至正藝術博物館館長吳福慶介紹說,至正博物館深圳的第一個展廳在深圳市南山區創建,第二個展廳位于福田區市民中心旁的新世界大廈內,第三個展廳就是作家們前來參觀的京基100展廳。他說自己開博物館是在延續家族夢想,他是第五代。吳福慶稱,自己藏品中一部分是家族移存的100多件藏品,另一部分是通過參加香港、英國蘇富比拍賣會以及上海朵云軒、北京榮寶齋、杭州西冷拍賣而獲得。

  朱向前建議,希望博物館能在藏品說明上做一些簡單的說明,標明產品的來源、出處。他表示,藏品最講究傳承有序,若不注明出處,會讓參觀者心存疑問。“人們可能會猜測,可能是高仿的,也有可能是出處不方便說出來。”朱向前說。 吳福慶表示,當天作家看到的只是至正博物館的冰山一角,博物館共有一萬多件藏品。23年前,他們就將企業盈利7成投入收購藏品,15年前大量征集藏品,曾引發部分股東要撤股,但最后還是堅持下來了。現在博物館還在不斷豐富藏品。 面對作家建議藏品要傳承有序,吳福慶倡導成立國際民間博物館協會,呼吁保護文物從各大拍賣行開始,盡量減少文物外流。

  吳福慶:冀與中國著名作家加強合作

  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博物館”戰略合作聯盟副主席,吳福慶殷切希望通過中西文化的交流研討和思想火花的深度碰撞,為國內外來賓奉獻一場文博領域的饕餮盛宴,助推全球博物館事業新融合。吳福慶說:“自從習總書記和彭麗媛教授訪問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時做了重要的發言以后,與中國文化的鏈接就引起了科教文組織高度的重視。值得欣慰的是,至正博物館與深圳文體旅游局共同承辦了今年在深圳舉辦的國際博物館高級別論壇大會。為了大會能在深圳舉辦,光法國我就去了9次,作為承辦方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了我們重要的機會。而在此之前,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先后訪問了中國的文化產業,2014年開始考察深圳,深圳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先后授予定為“設計之都”和“閱讀最佳典范城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我們這座城市的貴人。我希望今后借國際博物館大會這個平臺,加強與眾位知名作家的交流與合作。”

  團長朱向前與吳福慶親切交談

  至正將打造中國文藝產業的阿里

  為進一步加強文化保護,吳福慶計劃在深圳中心區建造與國際接軌的“世界博物館大廈”。會談中,他給作家們播放了大廈的宣傳片,記者在宣傳片中獲悉,因“文”字是文明的鼻祖,大廈將以“文”字為設計開端,在大樓中,“文”字被賦予生命,如美人婀娜伸展,順應地形,身披薄紗,亭亭玉立。而設計形式將在場地內變換扭轉,為人們提供入口,窺探歷史的印記。塔樓從文字端頭升起,以謙遜的品質避開對其他建筑的不利影響,同時仇英的《清明前河圖》動態版本也將成為點睛之筆出現在世界博物館大廈樓體。此外,吳

  福慶還告訴記者,世界博物館大廈將定位為國際“互聯網+藝術+鑒定+金融”的文化產權交易中心,屆時將聚集世界文博藝術鑒定專家和藝術品修復專家,依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行文物保護鑒定交流活動,打造中西方文化交互式、古代現代交互式博物館。據記者了解,世界博物館大廈產業功能規劃主要體現在“學”“展”“商”三個方面,即“學”搭建國際文博學術交流平臺、“展”展示全球多元化的文化藝術魅力、“商”運營最具規模頂級藝術品交易所和藝術品金融化的交易中心。大廈建成后,將是全球最具規模的藝術品交易所之一,也是藝術品交易中心(籌)。并且世界民間博物館聯盟協會也將在此設立。中心預計年交易額超6000億元以上,堪稱文化藝術產業的阿里巴巴。

  吳福慶與作家們合影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