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引擎釋放新動力
創新驅動重慶發展提速
兩江新區互聯網產業園。 (資料圖片)
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05億元,同比增長10.7%;
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6%,增速高於全市規上工業12.2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增長2.8個百分點,貢獻率26.5%;
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增長了24.2%,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達到了26%;
規上科技服務業相關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18.94億元,同比增長28.1%;
……
2016年前三季度,重慶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2016年初,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提出“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的要求。
一年來,按照總書記指示,重慶依靠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新的增長動力源已發揮出日益明顯的作用。
全局謀劃
加快建設西部創新中心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去年9月召開的重慶市委四屆九次全會,將創新驅動發展作為主題,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重慶仍處於欠發達階段、屬於欠發達地區,資源稟賦不優、生態承載力不夠強,必須依靠創新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保持較快經濟增長速度。”市委書記孫政才在市委四屆九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慶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擺在突出位置,統籌推進以科技創新為主的各方面創新,但從總體上看,創新仍然是重慶的突出短板,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
《意見》的出台,就是從戰略全局高度謀劃,著眼解決重慶創新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更加紮實有效地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既是綱領性文件,又是具體行動指南。
《意見》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城市行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初步建成西部創新中心,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支撐。
重點任務包括: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推動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進全方位開放式創新,增強科技創新源頭供給能力,建設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強化金融對創新的支撐功能,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
“把創新擺在重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建設西部創新中心,體現了統攬全局的高端站位和把握未來的前瞻思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市委科技工委書記、市科委主任李殿勳說。
多點突破
促進“三大支撐”協同發力
技術、資本、創新生態,被稱作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三大支撐”。三者齊備,才能贏得未來,缺一不可。
一年來,我市堅持問題導向、結果牽引,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多點突破,下大力氣破解創新發展的瓶頸制約,促進技術、資本、創新生態三者協同發力。
增加技術供給,我市大力培育創新主體,把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效益優勢——
制定並實施《重慶市科技創新券實施管理辦法(試行)》,2016年底已有1115家科技型企業領取了2.3億元的科技創新券;
下發《關於鼓勵建立企業研發准備金制度的通知》,鼓勵建立企業研發准備金制度,引導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
制定《重慶市重大新產品研發成本補助實施細則》,每年度單戶企業重大新產品財政補貼資金總額最高可達5000萬元;
在推出大力度、大規模培育科技型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的“二十條”創新舉措的基礎上,啟動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培育計劃,推出“真金白銀”的“八條舉措”;
在前期培育試點136家新型研發機構的基礎上,重點培育新型高端研發機構37家,並擇優支持啟動中船重工西南研究院等首批5家新型高端研發機構的建設。
解決資本來源,我市重點構建股權投資、債權融資和眾籌募資3大創投體系——
在股權投資方面,利用創業種子投資、天使投資、風險投資3只政府引導基金,服務不同成長階段的科技型企業;
在債權融資方面,推動建立知識信用價值與商業信用價值相結合的“X+1”綜合授信增信體系和各類金融機構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加快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債券融資輕資化、信用化和便利化;
在眾籌募資方面,以知識信用價值為核心,以高技術性企業與高成長性企業為重點,以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的資本眾籌為功能,探索在重慶OTC設立科技創新板。
優化創新生態,統籌搭建各類創新平台,遵循五大功能區域規劃布局,在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培育各個環節優化配置創新資源,並突出創新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大力營造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系統。
在強化“三大支撐”的同時,我市還通過深化科技體制綜合改革,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實現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以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
收效明顯
創新步伐不斷加快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指出,創新作為企業發展和市場制勝的關鍵,核心技術不是別人賜予的,不能只是跟著別人走,而必須自強奮鬥、敢於突破。
刷一下臉就能實現遠程身份認證,在銀行或證券公司自助開戶;刷一下臉就能在購物時完成支付,將心儀的商品收入囊中……依托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人臉識別團隊,重慶中科雲叢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加快推進人臉識別技術的規模化應用。
成立不到兩年的重慶中科雲叢科技有限公司,前不久剛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他們開發的國內首個商用人臉識別遠程開戶系統、首個刷臉支付原型系統等產品,已在中國銀行、重慶銀行、海通證券等金融證券機構得到應用。
這類掌握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在重慶還有不少。2016年,我市申報高新技術企業971家,同比增長161%,為直轄以來增幅之最。其中,不僅有快速成長的科技“小巨人”,還有勇立創新潮頭的“大塊頭”。
自去年10月首批5家新型高端研發機構啟動建設以來,我市已通過“三高合一”(高端平台培育、高端人才團隊引進、高新技術項目研發)專項資金,在啟動建設、運營管理、研發績效方面給予“全鏈條”大額度財政支持。目前,我市已簽約引進中船重工、中國石化、湖北恒隆汽車系統集團、德國3S軟件公司等8家大型企業,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10餘家知名高校,郝芳、羅平亞、高德利、郭孔輝等一批院士團隊,來渝合作創建新型高端研發機構。
創新主體不斷湧現的同時,資本力量也不斷增強。
2016年,我市利用創業種子投資、天使投資、風險投資3只政府引導基金,已經新參股組建創投基金39只,累計參股基金規模172.44多億元。
全市各級各類科技信貸風險補償資金實現在保企業超過1萬家、擔保金額400多億元;新增知識產權質押融資14.17億元,同比增長72.9%。
此外,改造升級的重慶科技資源共享平台上線,建成國家級眾創空間20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永川高新區、榮昌高新區進入國家級高新區評審程序……
這一系列的成效,讓重慶創新生態不斷優化,創新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以下一組數據,佐證了重慶創新驅動發展的可喜變化——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2014年的1.42%提高到2015年的1.57%,預計2016年將提高到1.7%左右;
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從2015年的4.25件上升至2016年的5.45件;
規上工業企業專利產品產值預計從2015年的2962.8億元增加至3551.2億元。
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前不久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6》顯示,我市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全國第8位,位居中西部前列。
新引擎釋放新動力。重慶的創新大潮正奔湧而來!
本報首席記者 張亦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