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新闻

安鄉理應在“文旅生態融合”上有更大作為

2017-03-27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唐學偉報道:行走在安鄉縣珊珀湖中長堤上,兩旁的油菜花,沐浴著雨後的暖陽,別提有多享受了。湖光美景加上萬畝油菜花海,是筆者見到的安鄉最獨特的景致線。楊其所長,補齊所缺,這是筆者近日參加湖南美麗鄉村發現之旅安鄉行,最深切的感受。

  一、不為“孤島”所困。安鄉,一座有七千年曆史、因水而興的城市,東瀕洞庭湖、南臨沅水、西處澧水下遊、北抵長江,因此稱安鄉為中國最具特色的“魚米之鄉”,一點也沒有誇張。 然而,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水運漸衰,安鄉逐步失去了往日的光鮮,水陸交通的滯阻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即使到了2013年,安鄉既沒有高速,也不通國道,甚至連一條像樣的省道也沒有,更談不上鐵路。可以這么說,當時安鄉的確是常德最邊緣、湖南最落後的縣域之一,已淪落成了一座“孤島”。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顯然,安鄉的決策者沒有為“孤島”所困。是的,“孤島”的確制約了安鄉經濟的快速發展,但也為安鄉保護了最好的生態和最深厚的文化。因為“天然屏障”,使得如今最為稀缺的“生態與文化”資源,在安鄉卻是保護得最好的。不僅如此,安鄉的決策者正在以務實之舉,在發揮好生態與文化兩大優勢資源的基礎上,著力做好“生態、文化與旅遊的融合”發展的大文章。安鄉於公元561年建縣,至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從1977年至1991年,共出土文物1850件,其中屬國家一級文物13件,二、三級文物125件,並先後在北京、香港、日本展出。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即屈原流放旅次吟誦的“涔陽極浦”遺址。

  安鄉縣轄19個鄉鎮、2個農場,有60萬人口,其中農業人口40萬,區域面積1087平方公裏。安鄉屬洞庭湖沖擊平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魚生產基地,棉花、油料、淡水魚產量均持續保持全國百強縣地位。2012年,安鄉縣被授予“中國乒乓球全民健身之鄉”稱號2015年根據安鄉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調整後下轄4鄉8鎮,總面積1087平方千米,總人口55.4萬人。

  安鄉先後成為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節點城市、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縣)、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新的增長極核心所在。面對接踵而來的良好機遇,安鄉決策者十分清醒地認識到,交通乃國民經濟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於是安鄉“舉全縣之力修路架橋,明令把“暢通安鄉”列為全縣第一工程。現如今,安鄉東大門通往益陽、嶽陽等周邊縣市的快速通道正式打開,安鄉東西不通的問題將徹底解決。記者從長沙驅車不到三小時就到達安鄉。

  二、“文旅生態融合”大有可為路通了,“孤島”不再“孤獨”了。此次參加美麗鄉村安鄉行的大多是“網絡達人”。他們對安鄉做好“文化、旅遊、生態”融合發展充滿期待,並表示將策劃“十萬自駕遊安鄉”活動。實事上,安鄉也正在利用人文+自然旅遊休閑相結合的方式,打造黃山頭古文化區;全力推進旅遊+農業+美麗鄉村實現新發展,建設一批精品旅遊線路;實現旅遊+文化創意實現新突破,如對湯家崗遺址、劉弘墓做好保護規劃,設展覽區對外開放;利用名人效應和宗教文化的傳播,推動文化和旅遊有機結合,使安鄉旅遊發展建設更有生機、更富活力。因此可以說,安鄉在推動旅遊和文化、宗教、農業跨界融合應該有更大作為。可以想像,只要安鄉立足文化、旅遊、生態特色和優勢,因地制宜定規劃、全力以赴抓好落實,安鄉一定能為更多的海內外遊客所青睞。

[责任编辑:蒋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