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天津 > 本地新闻

我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進一步增強

2017-05-08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邢寶華報道:“在20多年前,我就認為‘不負責任是一大公害’。《全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調查報告(2016)》顯示我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進一步增強,令人欣慰。”我國首部責任研究專著《責任論》作者、皖西學院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程東峰教授說。“調查報告與我國目前大學生的責任狀況吻合,有很強的針對性、推廣價值和指導意義,可作為大學生責任教育的依據。”

  日前, 由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傑出人才支持計劃”培育對象、河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魏進平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全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調查報告(2016)》(以下簡稱《調查報告(2016)》)的主要調查結論和建議在河北省社科聯主辦的《社會科學論壇》第4期公開發表( 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曆史使命——基於21個省80所高校19319名大學生的調查[J]. 社會科學論壇,2017,(04):193-208.)。

  “我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進一步增強,平均分為83.31分(滿分為100分,下同),比2014年(83.09分)高0.22分,60分以上占95.3%比2014年提高了2.1%。與2014年相比,大學生社會責任認知認同有所提高、社會責任行動有所下降,生命責任感、學校責任感所有提高,網絡責任感、政治責任感有所下降。”

  2015年11月至12月,魏進平領銜“全國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研究高校聯盟”成員在國家社科基金等資助下,在天津、河北、湖北、廣西、黑龍江等21個省市自治區的80所高校組織開展了“2015年全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調查”。這是繼“2014年全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調查”之後,該研究團隊第二次借助全國調查數據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進行測度評價。

  責任教育研究專家、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劉世保教授認為,“調查報告可為社會各界准確認識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提供數據支撐,為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提供決策依據,為學術界推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研究提供有效參考。”

  自2013年以來,該研究團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調查研究特色,即調查研究聚焦“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而非大學生整體思想政治狀況,把“看不見的、難以量化的社會責任感”轉化為了“看的見的、可測度的社會責任行動”,嘗試測度評價我國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動態形成過程和橫向現實結構狀況,呈現年度差異與變化,具有專題性和針對性;調查樣本采集借助“全國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研究高校聯盟”,本來自985工程、211工程、省屬骨幹、一般本科和高職等院校,調查抽樣、數據統計分析規范有效,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調查研究建立在全國調查數據基礎之上,得到了有關課題支持,搭建了“全國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論壇”學術交流平台,具有科學性和連續性;調查研究成果既有學術論著又有決策咨詢報告,政策建議既有宏觀頂層設計又有具體對策,具有廣譜性和操作性。

  調查目的:用有力的數據為90後大學生“正名”

  社會責任感是我國大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之一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新修訂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特別增加了“增強受教育者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等法律條款。

  “借助科學規范的調查研究方法,全面、系統、客觀、准確認識和評價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是落實黨和國家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決策部署的重要前提和關鍵環節。這樣的調查研究成果還不多、范圍還不廣、代表性還不強,還需要學術界投入更多更大的力量,最為關鍵的是要用數據說話,用有力的數據為90後大學生‘正名’”。 魏進平說。

  “我們2014年的調查成果已公開發表,得到了中國教育報等多家媒體的報道,受到了多名省級領導的肯定,引起了學界和社會的思考,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人們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認識。這些讓我們備受鼓舞,更加堅定了堅持做下去的決心!”

  “2014年,調查在54所高校實施,最終回收有效問卷6772份,主要在27所高校實施,有效問卷5237份,有效率為77.33%。2015年全國共有80所高校參加,收回調查問卷19969份,有效問卷19319份,有效率為96.74%。”與2014年相比,調查區域由東、中、西3個區域細化為東、中、西、東北4個區域,有效調查問卷中包括東部29 所高校5603份、中部24 所高校8033份、西部11所高校2308份、東北16 所高校3375份。調查高校仍然分為985、211、省屬骨幹、一般本科、高職院校5類,調查樣本數量較2014年(142份、727份、2051份、1905份、412份)有大幅度增加:985高校由2所增加到6所有效樣本達1021份,211高校由4所增加到8所有效樣本達1734份,地方骨幹高校由18所增加到32所有效樣本達累計7697份,地方一般本科高校由17所增加到24所有效樣本達5768份,高職院校由5所增加到10所有效樣本達3099份。

  調查樣本中男生8036人、占41.60%,女生11283人、占58.40%;一年級8056人、占41.70,二年級5357人、27.73%,三年級3584人、18.55%,四年級2264人、11.72%;工學6851人、占35.46%,管理學3753人、19.43%,法學2152人、11.14%,醫學2127人、11.01%,文學910人、4.71%,教育學895人、4.63%,理學803人、4.16%,藝術學717人、占3.71%,經濟學606人、占3.14%,農學307人占、1.59%,曆史學131人、占0.68%,哲學64人、占0.33%。

  該研究的調查工具仍然使用研究團隊開發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調查量表》(2014版),主要包括:一是背景性問題,含調查對象的性別、專業、年級、生源地、畢業高中類型等;二是從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角度分成社會責任認知、社會責任認同和社會責任行動3個環節,從大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需要及其與外部的聯系角度分為政治責任感、生命責任感、學習責任感、學校責任感、網絡責任感5個維度。調查量表總體信度系數為0.95,三個環節量表題項各自內部一致性系數均在0.85~0.89之間,五個維度量表題項各自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75~0.86之間,達到了統計學的要求,可從不同人口統計變量(性別、年級、生源地、畢業高中類型)、不同區域、不同學科、不同院校等方面對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進行具體測查、評價,進而辨析影響因素、揭示存在問題,為探求教育培養策略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魏進平向記者介紹。

[责任编辑:潘洁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