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防禦“藍鯨” 家長需強化小孩心理健康

2017-05-17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林麗青報道:近日,死亡遊戲“藍鯨”悄然進入國內網絡,在一些青少年間傳播。有人建起同名Q Q群,召集玩家參與遊戲。據俄羅斯媒體報道,遊戲玩家會經曆為期50天的洗腦,完成管理員分配的一系列“任務”,在筋疲力盡和迷茫無助的時候,他們就會被告知進行自殺。俄羅斯已有多起青少年自殺案疑與此遊戲有關。

  福田區慢病院心理學專家指出,青春期孩子好奇心重,易受其不良影響,需要多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若發現孩子或孩子的朋友沉迷網絡,或者身上出現不明傷痕的,應予以重視並加強防范。

  自殺傾向者易受藍鯨遊戲影響

  5月8日起,有媒體報道稱,起源於俄羅斯的這款死亡遊戲,已傳入內地社交媒體。福田區慢病性防治院心理衛生科的周娛菁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藍鯨遊戲對孩子的影響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關注。

  據報道,這個遊戲的創始人,21歲的俄羅斯人Budeikin稱那些參與遊戲的受害者都是生物垃圾,需要被清除掉,並稱他此舉旨在清理社會。這是一種極端的反人類心態。參與這場死亡遊戲的人群大多數是10-16歲的兒童青少年人群。其中本身存在情緒問題或有自傷自殺傾向的孩子更容易受其影響。這樣的孩子群體在任何社會、任何時期都存在,但在網絡時代,傳播效應放大,影響倍增,引起的關注也更多。

  單一價值觀讓孩子遇到挫折容易“折”

  成人世界中一切向“錢”看,學生在學校生活中一切向“分數”看。當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如意時,會受到來自學校、家庭和自身的壓力。這會使得一部分學生缺乏學校生活的認同感及歸屬感。死亡遊戲,這種網絡中的社群集聚,正是兒童和青少年對自身身份的一種焦慮,使他們尋求在現實中得不到的“認同感”。

  “最普世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對生命懷有敬畏,體會到生命的偉大和美好,生而為人的喜悅和自豪。”周博士建議,孩子的成長需要更多的情感支持和關愛,家長不能忽視對孩子成長的陪伴。

  相關鏈接:

  “藍鯨遊戲”是興起於俄羅斯一社交平台上的“死亡”遊戲。根據媒體報道,整個遊戲共曆時50天,遊戲參與者每天都需完成一項內容,其中包括在早上4點20分起床,觀看恐怖電影,並要用刀將藍鯨的圖案刻在自己的皮膚上等內容。每次完成任務後,都需提供圖片或視頻證據。50天後,參與者會為了證明“贏得遊戲”而去自殺。

[责任编辑:吴梓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