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政府新闻办17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吉林省金融办主任胡斌介绍了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一年来的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商务厅、人民银行长春支行、吉林银监局、吉林证监局、吉林保监局的领导出席发布会。
据悉,2015年底,国务院批准了《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方案》。根据方案,吉林省将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试验地区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去年的今天,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吉发〔2016〕19号),吉林省全面拉开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大幕。
一周年之际,吉林省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方面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胡斌介绍,一年来,吉林省针对当前农村金融存在的增信手段少、融资成本高、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不健全等凝结滞阻关键环节,着力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丰富农村金融产品,激活农村要素市场,强化农村金融风险防控,努力破解金融资源配置扭曲的体制机制障碍,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金融与“三农”共赢发展的良性格局。农村金融运行关键性指标呈现“两增两降一突破”特点,其中“两增”是:截至2016年末,涉农贷款余额6110.2亿元,较年初增长15.7%,较全国平均增速高6.8个百分点;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33.9%,较全国平均增速高22.5个百分点。“两降”是:主要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36%,较年初下降0.59个百分点;主要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加权平均不良率2.34%,较年初下降1.47个百分点。
其中,涉农金融机构上市融资取得重大突破,九台农商行成为全国第二家赴港上市的农商银行,募集资金30.1亿港币。随着金融服务保障能力的全面提升,“三农”发展也取得了可喜成效,全省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总产量达到743.4亿斤,连续4年超过700亿斤,稳居全国第4位;农民增收保持良好势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市场价格下行情况下仍增长7%,超过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成美丽乡村166个。
吉网、吉刻APP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一年来,高站位统筹、高起点谋划、高水准实施,铸就农村金融改革纲统目、点连线、线扩面,全面系统扎实推进。
改革呈现多点开花之势,在9个方面突出体现。
创建“三支柱一市场”农村融资服务体系。针对农村地区物权流转市场缺乏、信息资金对接不畅等关键问题,在全国率先构建基础服务、物权增信、信用信息三大支柱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三支柱一市场”运营体系,设立省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公司和物权融资服务公司,围绕试验地区布设市县乡村四级物理网点,填补农村均等化基础金融服务空白,推进信用信息数据平台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通过“三支柱一市场”串并作用,实现金融服务下沉与涉农融资需求上汇,形成金融机构与涉农主体融资供需高效对接。
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通过机构改革、业务转型、业态丰富、技术创新等手段,以针刺通达方式打通金融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2016年,推动省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10家农信社改制成为农商行,总量达到38家,改制率73%;新设6家村镇银行,总量达到61家,实现县域全覆盖;成立东北首家民营银行—吉林亿联银行,勇于担当国家东北振兴战略任务;组建九银金融租赁公司,丰富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批量推进66家小额贷款公司转型成为专业支农机构,发放贷款16.3亿元;推动金融服务电子终端网络向村一级延伸,覆盖8692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93.76%。
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聚焦当前农村金融产品供给单一、需求响应缓慢、融资满足率低等问题,加快涉农金融产品研发速度,推动省内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创新11项专属涉农金融产品体系,以农村土地、棚膜设施等物权资本化为切入点,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两权抵押贷款”“大棚贷”等业务创新,累计投放超过30亿元。推动链式金融服务提质扩量,特色产业链龙头企业贷款余额84.5亿元,支持农业产业链上农户超过8万户。构建政府扶持、企业运作、银行授信、保险保障、合作社组织的“五位一体”产品开发模式,扩大贷款保证保险规模,在备耕期间依托保证保险业务发放贷款8000余万元。
实施土地金融一揽子集成改革创新。为探索金融改革引路、配套领域改革跟进的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发展新模式,在公主岭范家屯镇率先开展了集土地资源活化、农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产业现代化于一体的一揽子综合集成创新试点,实施“一平台、六功能、四提升、三转型”土地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构建土地资产运营平台,发挥规模流转、集中整理、价值发现、融资增信、产业对接、安居保障六项功能,推动土地资源价值、农业产出效益、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公共服务四个提升,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发展方式、农民生活方式转型升级。截至目前,试验地区7个村实现土地整村流转、整体搬迁,土地流转总面积超过2000公顷。
加大资本市场支农力度。着眼于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涉农企业融资渠道,实施“上市驱动工程”、“百千企业挂牌成长计划”,打造涉农企业上市后备梯队。完善协调服务,增加财政奖补,推动九台农商行香港上市,永丰食品、正方农牧等7户涉农企业新三板挂牌,支持金塔股份等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定向融资1.4亿元。推动债务融资工具创新应用,榆树农商银行等3家金融机构通过二级资本债方式补充19亿元流动性资金。多途推动涉农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在公主岭、榆树等6个地区开展期货项目试点。
优化农业保险产品服务。围绕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核心任务,继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加快特色农产品保险创新步伐。调整五大粮食作物的保险金额,全年五大作物保费收入11.08亿元,同比增长37.7%,参保面积4150万亩,同比增长1.05%,为133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14亿元,同比增长37.4%。推进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开展人参、温室大棚、延边黄牛等多个特色农牧产品险种,险种覆盖主要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项目,为特色农业提供风险保障37.62亿元。
提高金融精准扶贫能力。坚持将共享作为改革试验检验线,不断提升15个贫困地区信贷支撑能力,截至2016年末,贫困地区贷款余额1008.92亿元,年度增加121.6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系列精准化扶贫产品,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到446.6亿元。辽源地区在全国率先启动“五点双享两救助”扶贫保障机制,创新“政府+银行+保险”合作模式,为贫困户大病医疗救助和残疾人保障救助提供金融支持。探索金融院校与金融机构联合扶贫机制,实行定向选拔、免费培养、精准上岗,帮助59名贫困学生进入金融院校学习,毕业后定向回归农村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工作。
健全农村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推动风险防控实现三个转变,即防控内容由非法集资风险向全面风险转变、防控着眼点由事后向事前事中转变、防控手段由线下向线上转变,建立农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健全网格化巡查机制,建设农村金融全域全程立体化预警防处体系。强化警银协调合作,严厉打击农村地区金融乱象。开展农村金融风险教育,累计组织宣传活动500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30万余份,受众人数114万余人,有效提升农民金融风险意识。
强化财政金融协调支农服务。用足用好货币信贷政策,探索财政支农资金金融化运作,有效扩大金融机构资金投放规模。提高支农再贷款力度,累计发放58.9亿元,同比增加35.5亿元。强化财政资金风险分担补偿作用,组建了吉林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铺设16家县域分支机构;设立了吉林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财政实缴资金37.4亿元;成立了8亿元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平抑玉米收购政策市场化转轨波动,保障农民持续增收。
胡斌表示,2017年是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深化之年,将坚持既定目标不动摇、既成手段不松劲、既有热情不懈怠,锚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任务,加快平台、机制、产品、技术、政策五大创新,实现项目、领域、地域三大拓展,增强执行、人才、物力、环境四大保障,步履坚实推动改革深化、措施升级,厚植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支撑保障能力。
吉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