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到來,省圖書館一座難求。本報記者鄧放攝
高峰期,“一座難求”堪比春運
省圖書館期待“返老還童”
□本報記者溫小娟
莎士比亞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中國人自古愛讀書。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古人愛讀書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讀書”作為人們的精神食糧越來越受到重視,“全民閱讀”氛圍越來越濃。
在今年4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到,養成全民閱讀的習慣,公共圖書館非常重要。我們現在更要重視這項工作,加強各方面投入,把公共圖書館建設得更好。那么,河南省全民閱讀氛圍怎樣?公共圖書館發展現狀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堪比春運人滿為患一座難求
6月26日早上8點10分,記者在省圖書館看到,門口等候的市民已排成近百米的長龍,熙熙攘攘的場面堪比春運。8點30分,館門打開剎那,人群蜂擁而入,很快,閱覽室座位被占滿,其他人只好在過道里倚墻站立或席地而坐捧書閱讀。
“隨著暑期的到來,圖書館成為市民納涼和充電的好去處,我們圖書館閱覽室可謂一座難求。”省圖書閱覽室的管理員告訴記者,目前,省圖書館現有閱覽座席1200個,而日均讀者接待量高達5000人次,常年人滿為患。
當天上午,一大早趕來省圖書館復習考研的小劉同學沒有搶到位置,他很沮喪地說,“省圖書館是讀者心目中的圣殿,但各種硬件設施已滿足不了現代讀者特別是年輕讀者的需求。古老的省圖啥時候才能返老還童呢?”
記者了解到,這種現象并非省圖書館所獨有,許多地市圖書館也存在相似情況。專家認為,這跟近年來各圖書館大力開展閱讀推廣、公益展覽、講座等活動有關,愛讀書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是好事。然而,人流量井噴的背后,卻凸顯了公共文化空間供不應求的尷尬。
面積過小滿足不了讀者需求
目前,河南省已建成完善的省、市、縣公共圖書館系統,共有157個公共圖書館,其中,參與第五次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的有119個:一級館40個、二級館42個,三級館37個。
近年來,河南省公共圖書館實現了免費開放,在設施設備、創新服務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資源配置不平衡、經費投入有待增長、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
據了解,河南省不少地市如鄭州、濮陽、南陽等地的圖書館經過升級改造,條件均有很大改善。如鄭州圖書館新館總建筑面積達7萬多平方米,設計閱覽座席3000個,閱讀環境大大改善。不過,仍有一些老場館硬件設施長期未得到改善。以省圖書館為例,該館建于1909年,是我國第一批設立的公共圖書館之一,現館舍于1989年建成使用。2013年,在第五次評估定級中,因館舍面積與一級館評估標準差距較大,從一級降為二級。今年面臨第六次評估定級,從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業務建設、保障條件等方面進行評估,其2.95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距離4萬平方米的二級館標準差距甚遠,再次面臨“降級”命運。
省圖書館黨委書記仝光輝說,省圖書館現有藏書規模及到館讀者人次已遠遠超出設計負荷,館舍面積嚴重飽和,大量新書無法上架,無法提供給讀者使用,已滿足不了讀者的需求。同時,書庫書架間距過于狹窄,無法為讀者提供閱讀空間。這種借閱布局與服務方式,與開放、藏借閱一體的現代圖書館服務理念不相符合,讀者期待省圖煥發新顏。
公共閱讀創新服務機遇多多
6月2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草案)》。草案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圖書館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加大對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的投入;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人口數量、人口分布、環境條件等因素,確定公共圖書館的數量、規模、結構和分布,加強固定館舍和流動服務設施、自助服務設施建設。
仝光輝說,草案明確了政府加強公共圖書館建設的責任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的要求,希望省圖書館能借此機會迎來更多機遇。
李克強總理提到,建設好公共圖書館,尤其要保存好、利用好善本書。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就應該讓老百姓,尤其是孩子們親眼目睹感受一下這些典籍。網上看與現場看感覺還是很不一樣的。原物就是原物,網絡、視頻替代不了。
河南省圖書館是區域性文獻收藏中心,有340多萬冊(件)各類文獻是人類文明結晶,其中40余萬冊(件)古籍更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重要文明成果。
仝光輝表示,受現實的館舍面積影響,許多作為文獻保存的基本藏書仍然無法上架,建設新館已成為保障全省人民群眾公共文化權益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