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付莉莉 報道: 近日,民間公益組織眾生緣公益攜手吳道子道醫堂、鼎一教育、成都黃氏文化研究中心的愛心人士共同開展了一場山區學生“城市之旅·尋找自我”公益活動。4位來自涼山州金陽地區的孩子在老師、志愿者的帶領下來到成都,體驗為期一周的城市之旅。志愿者、愛心媽媽將帶著這些孩子們去動物園看大熊貓、參觀博物館、品味寬窄巷子、吃成都小吃、體驗城里學生的學習環境。。。。。。給他們的暑期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
阿術堵發,一個黑黑瘦瘦的彝族小男孩,他告訴記者,他是第一次到成都,到這么大的城市里來,在他的記憶里,最遠的地方就是金陽縣。記者從眾生緣公益志愿者那里了解到,阿術是一個孤兒,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離世,一直跟著哥哥生活。學校離家十幾公里,每兩周回一次家,他的暑假是在摘花椒中度過的,在幫著哥哥摘完自己家的花椒后,阿術也會去鄰居家幫忙,勞動力是每斤2元,補貼家用,一個暑假,他的手臂被帶刺的花椒樹掛得傷痕累累,整個人曬得又黑又瘦。
“城市真好,有好吃的,好玩的。”
“叔叔、阿姨真好,帶我去好多地方。”
他們用生澀的普通話、用最真誠的笑容表達著對志愿者們的感謝。
據悉,這次活動是由眾生緣公益團隊發起組織,它的創始人黃浦江,行走在公益的道路上已有11年,常年關注、幫助貧困山區的人們。黃浦江告訴記者,“我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家里窮,初中以前甚至沒有穿過新衣服,父親為我買的第一件新襯衫至今還保留著,我深知貧窮的滋味。”公益是一項長期的、有耐心的、帶著真誠的付出,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從當初最簡單的捐錢、捐物到貧困地區實地走訪慰問、了解再到結合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直接參與當地脫貧行動中去,他對公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據了解,眾生緣公益團隊在今年4月開展了一次公益活動,從位于蒲江的基地出發到達西昌市昭覺縣竹核村,為那里的孩子、老人們送去衣物、學習用品,甚至還帶去了適合當地種植的農作物種苗。該團隊一直奉行公益就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分享這一理念,不僅要扶貧,而且要助脫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運用技術和產業創新從思想上徹底改變坐、等、靠局面,通過種植、養殖等手段打贏一場脫貧致富的攻堅戰,建立起他們自立更生、自強不息的信心,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來自成都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四年級學生任家昊,是這次愛心活動中年齡最小的志愿者,作為愛心陪伴小伙伴,在這一周里與這些孩子吃、住、行在一起,帶領他們感受大山外面的世界。
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來自不同的地域,甚至語言交流也有些磕碰,但不妨礙他們成為要好的朋友,一起奔跑、一起吵鬧、一起游泳。。。。短短幾天已結下濃濃的友情。當記者問到跟著山里的孩子一起玩耍的感受時,他說“山里的小朋友很樸實,也很辛苦,我能在城市里上學是很幸福的。”
“八百標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邊跑,炮兵怕把標兵碰,標兵怕碰炮兵炮。。。。。”說著拗口的繞口令,孩子們笑成一團。
新聞背景: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在2015年7月底召開的涼山州委七屆七次全會上,為了解決貧困問題,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提出“七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即發展特色產業帶動一批、創業就業致富一批、移民搬遷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醫療保障扶持一批、治毒治病救助一批、災后重建幫扶一批,通過加快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優先解決群眾住房問題;通過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通過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通過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通過落實計劃生育政策,防止貧困人口爆發式增長。到2020年,確保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摘帽”,50.6萬人脫貧。近幾年,涼山州委、州政府持續加大力度投入到扶貧脫貧攻堅戰中,當地貧困現象得到了極大改善,美麗的大涼山經后將會是一座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