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林楠
【編者按】在党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新疆自治區党委宣傳部和本報聯合推出《喜迎十九大 描繪新藍圖--新疆政要訪談》大型采訪活動,系統總結新疆五年來經濟社會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績和成功實踐,集中展示新疆各地州党委圍繞新疆工作總目標,推進穩定、發展的宏偉藍圖及新發展理念、新思路。將在十九大召開前集中出版特別報道專輯。今天刊發記者專訪党的十九大代表、塔城地委書記薛斌的文章《塔城:建設和諧生態宜居塔城》。
塔城地區位于新疆西北部,轄二市五縣,總面積10.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35.5萬人,少數民族佔47.8℅。該地區屬沿邊地區,境內自然風光秀美、生態環境良好,物產豐富,素有新疆的“糧倉”“肉庫”“油缸”之稱,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示范區,29個民族相親相融,以愛國、開放、包容為核心的人文優勢十分突出。但由于歷史欠帐較多,該地區發展相對滯後,需要補齊的短板也十分突出。如何找准發展定位、加快發展是擺在新一屆地委面前的重大課題。在党的十九大召開前夕,本報記者就塔城地區如何加快發展采訪了地委書記薛斌。
面對塔城現實 理清發展思路
薛斌認為,當前塔城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認清發展現狀、找准發展定位、明確發展方向、創新發展方式,是我們地區下一步發展的“必選題”。
塔城地區地理位置獨特,南承天山北坡經濟带,西啟中亞西亞重要戰略通道,縱深梯次開發開放空間格局明顯;資源稟賦得天獨厚,以礦產能源和大農業資源為依托的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區域內各經濟體兼容互補性強、要素配置高效、合作發展前景廣闊;人文優勢突出,區內各民族長期團結和睦,同周邊國家傳統友誼悠久,人民之間交往頻繁。從外面環境看,有党中央對新疆發展一系列扶持政策、“一带一路”带來的發展機遇,還有扶貧開發、生態補償、綠色資源開發等政策的深入實施,為地區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由于歷史和經濟布局等原因,我們面臨着不容忽視的短板。薛斌說,在經濟區划上,烏蘇市和沙灣、和布克賽爾縣都在相對獨立的經濟區域發展,塔額盆地也沒有統領、吸引、輻射力強的唯一經濟中心城市,客觀上造成全地區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中心。從基礎保障看,基礎設施歷史欠賬過多,特別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完善,難以支撐地區加快發展;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特別是醫療、教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滯後,遠不能滿足老人就醫、孩子上學和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難以留住人、留不住人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扭轉。
薛斌對記者說,正確的發展定位關系到一個地方走什麼路子、樹什麼形象,具有凝心聚力、引領發展的作用。我們聚思廣益,提出了建設和諧生態宜居塔城的發展定位,弘揚傳統促和諧、保護環境美生態、全力以赴創宜居,才能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廣泛地落實到改善民生上、落實到惠及當地上、落實到增進團結上,創造明顯優于周邊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使各族人民群眾更加自覺主動地紮根邊疆、守衛邊境、奉獻邊防。
我們按照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加強與周邊地州市和兵團四個师合作,積極承接區域間產業轉移和分工協作,吸引和支持各類企業到塔城投資興業,在合作中、在交流中、在融合中實現互利共贏。
找准了定位和發展方向,如何轉變發展方式呢?薛斌認為,
要轉變思路、創新思維,抓住關鍵點,才能變劣勢為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具體來講就是“兩多”“兩化”“兩型”“三式”。薛斌解釋說,“兩多”,即多增長極、多中心發展,通過提升“點”的集聚能力,實現“點”到“極”的突破,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烏蘇市和沙灣縣要融入相鄰的區域中心的城市群,同城化發展,和布克賽爾縣要依托塔額盆地,主動融入以克拉瑪依市為區域中心的經濟圈發展,塔額盆地要以塔城市、額敏縣“雙子座”和同城化發展為依托,形成互聯互通。
“兩化”,即區域化、差異化發展。要遵循區域發展規律,對各縣市功能區進行科學性、差異化定位,實行錯位發展、揚長避短、揚優成勢,避免同質化競爭。
“兩型”,即互補型、融合型發展。推動兵地油地經濟發展“一盤棋”觀念,優勢互補,深度融合,實現資源最優配置。
“三式”,即開放式、聯動式、多元式發展。要善于換位思考,強化開放意識,核心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協調聯動發展機制,形成多元發展格局。
薛斌說,面對一系列重大發展機遇,我們只有堅持“繼承中創新、創新中發展、發展中提升”,就能在發展這場接力賽中跑贏我們“這一棒”,為地區長治久安和長遠發展積蓄力量。
圍繞經濟新常態 明確目標促發展
薛斌指出,要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按照自治區党委提出的“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 和“嚴禁三高項目進新疆,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疆”的部署要求,我們着重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優現代農業。強化“抓兩端促中間”,在農牧業生產前端環節,抓好農牧民培訓、科技普及等;在後端環節,抓好市場對接;在農牧業生產中間環節,大力促進科學種養殖。注重“三品”,即:注重品種的質量、品質的提升、品牌的塑造。堅持“四化”方向:產業化,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集約化,有效提升農牧業組織化程度;特色化,特色養殖、特色林果和區域特色農業遍地開花;效益化,實現多環節增值,確保“農村增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是做強現代工業。突出特點抓重點、突出區域優勢抓重點、突出產業類型抓重點、突出龍頭带動抓重點、突出產業鏈發展抓重點,加快實現產業集聚,以園區體現實力為根本,切實提升園區承載能力。
三是做大第三產業。圍繞天山北坡經濟带、口岸發展、優勢資源、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地域特色抓三產,全力打造“油畫塔城、絲路淨土、康養天堂”,突出發展旅游、康養產業,真正將其打造成為重要支柱產業。
四是做精城市建設。以城區體現魅力為目標,建設和諧生態宜居城市,堅持高起點規划、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在精細精准上做文章、上水平。同時在城市建設上要樹立精品意識、文化意識、特色意識、城市經營意識,做到城市特色為要、生態環保為基、基礎設施為先、公共設施為擎、和諧宜居為本,建設美麗家園。
五是做活口岸經濟。地區最大的特色、最大的優勢、最大的潛力在口岸,我們要把口岸經濟作為平台和突破口,積極參與“一带一路”建設。把握鐵路通出去、旅游活起來“兩個關鍵”。加快推進巴克圖口岸至哈國阿亞古茲鐵路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完善區域內高等級公路網結構,構築高等級公路交通運輸大通道。要圍繞口岸發展抓旅游,優化整合開放平台、開放通道、開放政策等資源,大力發展旅游貿易。
六是做好公共服務。以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為重點的事業大發展營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環境,多搞一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項目,多辦一些順民意、惠民生的實事,多解決一些各族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加大民生投入,確保群眾得到實惠,提升各族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薛斌最後說,建設和諧生態宜居塔城藍圖已繪就,我們要以超常規的勇氣,超常規的舉措,開拓創新,努力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實現新的突破、創造新的輝煌,建設和諧生態宜居塔城目標就一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