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慶松 通訊員 田維令報道:近年來,沿河自治縣立足生態優勢,結合農業轉型發展, 探索走出“旅遊+”精准扶貧新路子,推進農業接二連三,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新渠道,加快精准脫貧同步小康進程。
沙子南莊發展經驗:旅遊+精品果蔬園
沙子南莊依托科技和獨特的自然環境,采取了“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空心李產業,全村空心李種植面積已達1200畝,年產值500萬元左右。
隨著空心李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南莊子具備了春賞花夏品李的鄉村旅遊條件,每到春天満山的李花吸引成千上萬的旅客前來觀賞。沿河借力乘勢,分別從花、果、文化入手,先後舉辦了八屆沙子南莊李花旅遊文化節,成功打造南莊春賞花夏品李為主題的鄉村旅遊品牌,促進全縣觀光休閑農業全面發展。
當下正是空心李成熟采摘季節,據武陵馨苑負責人介紹,現在每天平均接待遊客200人以上,特別是在李花節期間最高時單日接待遊客可達上千人次。據統計,景區內有20餘家農家樂山莊,從業人員達200餘人,每年接待遊客100萬人次以上,實現旅遊收入1.2億元。
沿河以打造“武陵山農特產品基地縣”為目標,大力發展空心李產業,先後建成空心李基地7.35萬畝,其中投產果園4.8萬畝,覆蓋沙子、中界、團結、和平、曉景、板場、黑水等11個鄉鎮、街道189個村。其中,沙子街道和中界鎮為核心區,被列入“貴州省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之一。在此基礎上搶抓精准扶貧同步小康機遇,全力推進“鄉村旅遊+”的扶貧模式,整合了上千萬元資金,把空心李產業基地打造成景區景點,硬化景區內道路,架通了南莊河上的風雨橋,修建了3個公廁、4個景觀涼亭、1000平方米的文體廣場,安裝了20盞太陽能路燈,添置了休閑座椅、垃圾箱等公益性設施,並建設開放了南莊河2個露天遊泳池,啟動了南莊旅遊接待中心,力爭將南莊打造成4A級鄉村旅遊景區。
淇灘古鎮發展之路:旅遊+民俗風情園
隨著沙坨電站建設,淇灘鎮實施整體搬遷,如今淇灘古鎮建築群與紅三軍遺址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淇灘古鎮建築民族特色濃鬱,宅院裝修設計精美,工藝精湛,文化底蘊豐厚,是烏江邊上不可多得觀光景區。古鎮建築群內全部由青石鋪就,兩旁建築多為封合桶子,飛簷翹角,古色古香。封合桶子外牆為火磚,牆頂邊緣講究圖案裝飾。裏面為木料,地面上住室和樓面是木樓板,露天部分及中堂為精工石板鋪砌,極具旅遊開發價值。
2015年引進北京中控大公司,投資10億元,啟動淇灘古鎮文化旅遊休閑度假村項目建設,綜合開發面積為650畝,修建回龍寺佛教文化苑、旅遊碼頭、水上遊樂設施、沿江休閑棧道、土家民族風情街、楊家嶺度假村、生態農業觀光園、槽水狩獵場、臨江古鎮土家民居等。
如何讓古鎮活起來,該鎮充分利用本鎮是烏江文化與土家民俗文化交融發展集散地的優勢,在端午、春節期間,舉辦各種文藝活動,充分展示古鎮的文化魅力。每至端午節,沙沱庫區兩岸人聲鼎沸,彩旗飄揚,到處飄滿著《擺手舞》《龍獅舞》等民間舞蹈的旋律,烏江中百舸迸進,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宴在淇灘古鎮精彩上演。
中界獅子山發展模式:旅遊+生態農業園
走進中界鎮獅子山農業觀光園,一條條景觀大道通向蓮藕種植園、白芨種植園。如珠玉盤的荷葉,迎風輕舞,伸向荷池的根莖正孕育著新的生活願景。今年,自農業觀光園開園以來,車水馬流般的遊人到此觀光休閑,園區周邊村民利用自家庭院辦起農家樂,一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過上城裏人的新生活。
近年來,中界鎮結合實際,立足山區特色、生態優勢,加快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步伐,全力推行“地下長元寶,樹上結金條,空中掛仙果”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推進農業產業接二連三。
彎彎的田埂,翠綠的群山,清澈的溪水,四處玫瑰盛開,滿地紅遍,花香撲鼻;一條條呈網格交織的入戶水泥路,一道道鋪在兩山旁的觀光木棧道,一座座聳立在山頭觀景亭,一幢幢點綴村寨中的土家木屋,讓人流連忘返,遊客仿佛置身於人在畫中遊的美景。
在推進精准扶貧中,將生態資源、農業資源捆綁打包,引進農業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組織農民用土地或“精扶貸”資金入股的方式,圍繞建設一個園區建成一個景點的要求,全力推進園區內道路、觀景台等基礎設施建設,把園區建設景區化、景區建設園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