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慶松 通訊員 遊雨 報道:8月16日,記者從銅仁市石阡縣政府部門獲悉,該縣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根本,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以“民心黨建+‘三社’融合促‘三變’+春暉社”改革為統領、以貧困村產業提升工程為重點,確立了茶葉、果蔬(食用菌)、畜禽、苗木苗圃等四個主導產業,不斷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截至目前,石阡縣僅特色辣椒產業種植面積就達5.72萬畝,為助力貴州綠色優質農產品“泉湧”,帶動貧困群眾持續增收、脫貧致富增加了產業渠道、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石阡縣依托生物資源的多樣性和獨特性,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市場需求、環境容量和產業覆蓋面,緊扣“大扶貧、大生態”戰略,念好“山字經”,打好“生態牌”,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堅持走一條符合石阡山區特點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路子,形成了農業農村經濟加快發展、加速轉型、推動跨越,努力實現後發趕超的良好局面。
16日,正直辣椒豐收的季節,記者在石阡縣楓香鄉金豐村山頭看到,紅綠交錯,到處是農民忙碌著采摘辣椒的身影,上至70歲的老姆,下到10歲的孩童,成為一道靚麗的綠色產業風景線。今年65歲的村民楊群英,兒子、兒媳都在外務工,一個人在家中照顧孫子讀書,每當有空的時候,她都會到合作社來做工,每天有80元的工資。她說:“以前村裏面沒有種辣椒的時候,就只能種點苞穀這些來賣,只夠點鹽巴錢。現在好了,自從去年發展辣椒以來,村裏像我這個年紀的人都可以來做工。我上半年領到了3000多塊錢工資,土地有租金,年底還能分紅,今年的收入應該有1萬塊錢,也能照顧好孫子,給兒子減輕了負擔。”像楊群英這樣的村民,在石阡還有很多。產業帶動,讓更多的人收入有了來源。
楓香鄉金豐村主任楊正倫告訴記者說,我們村今年土地流轉100畝發展辣椒,村合作統一負責種植和管理,貧困戶年底保底分紅。一年的訂單都和加工企業訂好了,種出來的辣椒直接賣到公司,銷路不用愁,還有保護價。簽訂了訂單協議,我們就等於吃下定心丸,不用自己跑銷路,只管安心種辣椒。辣椒產業紅了石阡的大山,鼓了農民們的“錢袋子”,成為石阡縣扶貧產業種重要的支柱產業。合作社僅僅上半年的工人工資付出4萬元,都是我們本村村民,他們工資1000至3000元不等。
“要致富,先修路。修好路,產業富。”這樣的觀念,對於石阡縣甘溪鄉鋪溪村村民來說深有體會。據村支書馮運啟介紹,前兩年,村裏修好了水泥路,也嘗試著發展很多產業,但最終均以失敗告終,搞產業才能致富的觀念深入人心,失敗並打消村民們發展產業的念頭。銷路是發展產業大問題,有了銷路就敢擼起袖子加油幹,放開手腳大膽幹。
據了解,甘溪鄉鋪溪村有貧困戶191戶722人,今年年初,為發展村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早日實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村裏發展起了特色辣椒產業,種植面積達500餘畝。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與石阡縣引進的省級龍頭企業“貴州企泰農牧投資有限公司”簽訂辣椒產業發展協議,協定保底價收購,並根據市場時時調整收購價格,就高不就低。龍頭企業、合作社和農戶之間實現機制聯結、利益共享,增強了村民們發展產業的信心。此外,辣椒的生產周期短,每畝能收入4000多元,辣椒收購後,還可以發展食用菌產業。產業的發展,平均每天可帶動周邊80人就業 ,收入達100元/天。
馮運啟告訴記者,今年由於受到水災和旱災的影響,種植的辣椒有一定損失,產量下滑,為了減小種植戶的損失,企泰公司通過提高收購價格,最大化讓利於椒農,在保底價格上每斤增加了0.3元,確保減產不減收,進一步增強了村民們的信心。
在石阡縣石固鄉企泰辣椒加工車間記者看到,過稱收購、裝欄上炕、選椒打包等流程忙而有序的開展著,企業建在家門口,不僅緩解收購加工壓力,還直接帶動了周邊勞動力直接就業。
今年30歲的鄧廷豔往年在外打工,隨著辣椒廠的投產她選擇了回家就業,照顧到家庭的同時還有著可觀的收入。據鄧廷豔介紹:“我就是這附近的村民,辣椒廠離家很近,上班的同時還可以乘著休息時間,回家照顧老人和小孩,一個月可以賺兩三千,一年做五六個月,再也不用背井離鄉。”
據貴州企泰農牧投資有限公司副總餘明亮介紹,為了將辣椒產業做大做強,公司采取訂單收購模式,通過選擇優良品種,降低了病蟲害發生率,通過改良後的辣椒產量大幅度提高采摘成本降低,實現了種植戶的利益最大化。據估計,今年公司預計收購量達5000萬斤辣椒,為當地帶來6000餘萬元產值。
如今,特色辣椒為石阡“紅”出一條脫貧路,“辣”出一片小康天,石阡特色產業“接二連三串金山”,“守著金山銀山過苦日子”的歲月不複存在,在守好綠水青山這一底線的基礎上,釋放著現代山地高效特色農業的效益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