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郭代勤报道:8月23日,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治水十条”,提出到2022年,全面建成“宜居水岸”城市,初步显现“水润天府”盛景,打造适应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水生态保障。
成都高新区辖区内现有总长度约145公里的28条河道。根据近日出炉的《实施“成都高新区治水十条”推进重拳治水方案》,成都高新区将在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的基础上,加大治理力度,维护好河湖“健康生命”,把这些河道水域转化为实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资源。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治水十条”,建设“宜居水岸”城市,是继“花重锦官城”增花添彩工程、小街区规制等项目出炉后实施的又一重大公共空间环境景观提升工程。在大力实施“治水十条”的同时,还要重点解决大气、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建立统筹城乡的环境保护机制和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构筑良好的生态本底。
打造海绵城市 实施蓝线规划
如何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成都高新区大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打造“海绵城市”。地下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它能够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挖,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根据《成都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设计文件编制规定及审查要点》(以下简称“《要点》”),今年起,成都高新区所有新建小区项目、市政道路项目以及公园绿地项目都将严格按照《要点》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同时,完善城市节水设施,加快供水管网改造,培育和发展节水技术服务体系,构建城市综合排涝体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成都高新区还将结合公共空间景观改造,同步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完成府城大道、天晖路、天晖南街、天晖中街、天府二街、天府三街(益州大道-天府大道段)的“海绵城市”建设,建成地下综合管廊6.18公里,计划到2021年,累计新开工地下综合管廊60公里,打造成都地下管廊建设的示范区域。
为最大程度保护城市的宝贵水资源,成都高新区将加快实施蓝线规划。规划蓝线一般称“河道蓝线”,是城市规划七线中的一种,即城市各级河、渠道用地的规划控制线。成都高新区将按照制定的蓝线规划,清查河道两岸历史存量违法用地情况,制定违法建筑拆除年度计划,还将启动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50%的河道整治项目,年内完成30%的河道整治项目。在建设时间节点方面,力争到2019年,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全面建成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到2022年,全面建成“宜居水岸”城市。
开展水体整治 加强专项治理
今年4月1日成都高新区正式托管简阳12个乡镇后,高新东区483平方公里的饮水安全保障、保护被列入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4月起开展饮水提升改造工程以来,已于8月中旬实现了新供水源联网,让辖区群众不再为用水高峰期的缺水问题烦恼。成都高新区还将投资约9000万元,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约56.8公里的新建供水管网。到时2018年,成都天府空港新城供水管网建设将多点开花,形成空港新城自有供水管网系统。
针对城市建成区水域的轻度污染问题,成都高新区将在今年内完成综合治理,还居民清新怡人的水环境。在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方面,年内完成府河流域洗瓦堰河渠、沱江流域绛溪河污染源排查,制定“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启动治理工作。按计划,到2018年,要全面完成府河流域洗瓦堰河渠水环境治理工作;到2019年,全面完成沱江流域绛溪河水环境治理工作,让天更蓝、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成都高新区聚集了众多集成电路、光电显示、通信、生物医药等高技术制造业企业。针对高新西区、高新东区工业园区的生产用水治理,《方案》提出要加快雨污分流全覆盖,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及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建设。今年内,工业聚集区将建成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到2022年,实现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的全面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