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云南 > 商报专稿

胡其輝:拾荒經濟人的唐卡情節

2017-09-05
来源:香港商報網

胡其辉与其心爱的唐卡

黄财神(缂丝唐卡)

市民驻足观摩唐卡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劉曉寒報道:4日,記者在《Miss柯話廊》“一心一行”主題畫板系列活動上,見到了雲南大學胡其輝教授,聽他敘說了自己63年來對於唐卡的收藏情節。

  “拾荒”經濟人:逐愛

  在昆明同德廣場一層的中庭處,擺放著12件唐卡,富有宗教特色的唐卡時不時吸引著來往的路人駐足,這些色彩斑斕、藝術價值深厚的唐卡皆是胡其輝的藏品。63歲的胡其輝,有著多重身份,他是雲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MBA導師,也是中國高校市場學研究會副會長、雲南省市場學會會長,同時他也是一位資深收藏家。瓷器、青銅器、藏傳佛教藝術品……據了解,現今他已擁有幾千件藏品,光唐卡就有200餘件。

  “人生沒有終極目標,但要有一個拿得出手的愛好”,90年代起,胡其輝便開始收藏唐卡,曾被公派出國的胡教授擁有“海歸”的背景,也曾在民營企業當過老總,但為了收藏這個愛好,他時常穿梭在各個城市的古玩市場,在地攤上淘貨,他還自稱為“拾荒老人”。他說,看見好東西丟在地攤上他不忍心。

  盡管胡其輝是一位經濟學家,但他對收藏、對保護文化格外上心。他覺得,當今社會雖然經濟發展迅速,但缺少文化積澱,人們普遍浮躁、功利心強,“文化人”沒文化。他收藏唐卡,是源於個人喜好,同時也源於對文化的保護之心。

  胡教授說,唐卡沒有贗品,只有品質高低、藝術水平高低之分。當記者問及價格時,胡教授只笑笑,然後說“只講藝術,不講價值”,他覺得藝術品就是藝術品,只要自己喜歡就好。當然,有時候因錢不夠而無法買下心怡的藏品時,他也會覺得遺憾。

  “非遺”唐卡 千年藝術

  唐卡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從公元7世紀有文字記載起,唐卡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2006年,唐卡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據了解,唐卡也叫唐嘎,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鬱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其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曆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顏料傳統上全部采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以示其神聖。

  唐卡的繪制要求嚴苛、程序極為複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制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等一整套工藝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餘年。

  唐卡品種多種多樣,除彩繪唐卡與印刷唐卡外,還有刺繡、織錦(堆繡)、緙絲、貼花及珍珠唐卡等。織錦唐卡是以緞紋為地,用數色之絲為緯,間錯提花而織造,粘貼在織物上,故又稱“堆繡”;而“通經斷緯”的緙絲作品,正反兩面紋樣絲毫無差,與雙面繡異曲同工、相映成趣,具有不朽的藝術價值。

  2014年11月,上海龍美術館館長、收藏家劉益謙在香港佳士得的秋拍專場中,以3.4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8億元)的價格,拍下一件明代的“永樂禦制紅閻摩敵刺繡唐卡”,創下了中國藝術品在所有國際拍賣行拍賣的紀錄。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