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本地新闻

珠海斗门演绎赵氏家族祭礼非遗文化

2017-09-17
来源:香港商報網

赵氏家族祭礼仪式。

身穿汉服的各色演员鱼贯入场。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陆绍龙报道:9月16日下午,作为珠海斗门区第二届民俗文化节的重头戏之一,赵氏家族祭礼原生态活动在南门村举行,近150名和风中学的学生担当“台柱子”,真实再现了南宋皇族后裔的祖祠祭礼原貌。

  演绎千年非遗文化

  当日下午3时许,表演队伍浩浩荡荡从南门村牌坊出发,巡游至菉猗堂,再在菉猗堂前的广场进行祭祀。“云山苍苍,江水汤汤,惟我祖德,山高水长。”在雄浑的祝文诵读中,由锣鼓柜队伍引路,旗手、灯笼手、舞姬、宫女、新娘、新郎、王爷、王妃、大臣、祭师等身穿汉服的各色演员鱼贯入场,在南宋皇族后裔的祖祠——菉猗堂前摆放祭品、表演宋代宫廷舞、叩首礼拜、研习经典……恢宏的场面,让现场数百名的观众大饱眼福。据了解,当天的演出人员共约150人,清一色由和风中学的学生担当“台柱子”。

  据斗门区文化馆有关负责人介绍,南门村赵氏家族祭礼俗称“皇族祭礼”,就是宋朝皇族赵氏的传统祭祖仪式,自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皇朝起,距今已有长达1057年的历史。这种祭礼仪式,一千多年来一直以口授相传的形式沿袭下来,直至2008年夏,由南门接霞庄宋魏王29代传人赵德春以文字形式整理成文,随后由南门毓秀社宋魏王30代传人赵承华再作相关修编,使祭礼仪式相关程序、祝文等较为完整规范。之后被列入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斗门南门村从明永乐年间立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宋皇室赵氏的聚居地,户籍人口中85%以上是宋魏王匡美之后。村内有五座先后建于明、清和民初的古祠。其中,菉猗堂是南门村赵氏宗祠,初建于明代景泰五年(1454),距今有着561年的历史。2012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完成修缮。菉猗堂及逸峰赵公祠、崑山赵公祠组成的建筑群,均坐东朝西,总建筑面积1643.69平方米。菉猗堂外部是65厘米厚的蚝壳黄泥墙体,蚝壳排列整齐、坚固异常,充满南方沿海特色。整座建筑以红谷石和花岗岩做墙基,以各种雕刻和壁画做装饰,集明、清、民国三个时期岭南建筑特色于一体,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技术内涵。菉猗堂建筑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已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斗门八景”之一。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菉猗堂,南门村还有广东省首批古村落、斗门八景之一——接霞庄(赵家庄),还有始建于清光绪年至民初,斗门地区的政治、民办教育和卫生服务摇篮的古村落——毓秀社。该村是广东省旅游特色村、珠海市历史文化名村建设示范村,也是2014年广东省唯一一个获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荣誉称号的村。

[责任编辑:肖静文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