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本地新闻

黔沿河:「五个引导」助推脱贫攻坚

2017-09-18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 黄庆松 通讯员 杨龙飞、杜尚会 报道:14日,记者从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宣传部门获悉,近年来,该县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以助力脱贫攻坚为目标,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根本,充分发挥 「扶志」与「扶智」作用,精心部署,迅速行动,突出思想引导、舆论引导、典型引导、文明引导、文化引导等「五个引导」,助推脱贫攻坚。

  突出思想引导,激发内生动力

  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广泛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乡村」主题实践活动,让广大贫困群众转变观念,增添动力。一是凝聚思想共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寨、进景区、进校园、进家庭、进企业、进工地 「六进」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村规民约和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用主旋律占领农村思想阵地。二是弘扬传统美德,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感恩教育,把对党的恩情转化为勤劳致富的动力,激励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利用道德讲堂、院坝会、田间讲堂和积德榜等阵地,教育引导群众扬「五礼」,弃「五耻」,大力弘扬靠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好风尚。三是做好政策宣讲,紧扣脱贫攻坚这个中心任务,采取走访农户、办班培训等形式,大力宣传脱贫攻坚相关惠民政策,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讲政策、讲形势、讲机遇,让老百姓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突出舆论引导,汇聚强大合力

  整合全县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的资源力量,切实强化正面舆论引导、网络传播和新闻信息服务,引领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与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同心同向、同步同行。深化主题宣传,充分利用县内各种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有效使用户外公益广告、农村文化墙、宣传橱窗等宣传载体,深入宣传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让群众熟悉政策不曲解、干部执行政策不走样。同时,规范网络传播,要求乡镇、街道建立官方微信、微博公众号,及时传递扶贫惠民政策,推送扶贫致富信息,报道扶贫工作成效,特别是贫困村要建立「脱贫攻坚微信群」,运用微信平台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群众关切。

  突出典型引导,凝聚精神动力

  通过典型选树和评选表彰,达到宣传一个、影响一群,命名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形成「我参与、我光荣」「我脱贫、我光荣」的浓厚氛围,激励更多干部投身脱贫攻坚实践,引导更多贫困户斩穷根、摘穷帽, 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力量。一是建立健全「脱贫攻坚群英谱」选树宣传机制,对在脱贫攻坚一线中涌现出的事迹突出、群众公认、影响广泛的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在全县广大干部中掀起学优秀、赶先进的热潮。二是发挥身边好人在群众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最美第一书记、最美驻村干部、最美村民和好公婆、好媳妇等身边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将「乌江先锋」先进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做成品牌,按不同类别推出一批先进典型,以群众的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贫困群众见贤思齐、自力更生。三是着力推进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文明校园三年创建计划,2017年县级以上文明乡镇、文明村达到20%,2018年达到30%,2019年达到40%,2020年实现50%以上创建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县级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覆盖率达80%以上,力争评选表彰5000户县级农村文明家庭。

  突出文明引导,提升综合实力

  坚持重在正面引导、重在实践养成、重在群众自觉,抓实乡风文明,助推脱贫攻坚。一是组织开展法治教育为主题的「革陋习、树新风」活动,依法查处乱办酒席、黄赌毒、非法宗教等违规违法行为,倡导婚事俭办、厚养薄葬,引导农民摒弃落后习俗,推动移风易俗。二是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农民就近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用结对帮扶、亲情陪伴等形式,帮助空巢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解决困难,编织村寨爱心网;开展脱贫攻坚志愿服务,招募农技专家、科普人才、种养殖能手等志愿者,向农民传授实用技术、种养技能,帮助群众提高增收致富能力。三是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沿河」「清洁家园」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比武」活动,打造田园山水美、农家院落净、村寨环境好的美丽乡村。

  突出文化引导,增添助推活力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原则,推动「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实现文化育民、文化励民、文化惠民和文化富民。一是按照有文化活动场所、长廊、农家书屋、文艺队伍、道德讲堂、积德榜「六个有」标准,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村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实现乡、镇、街道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二是组织全县文艺工作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创作一批站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文艺精品力作。同时,深入开展「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文化进万家」等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组织文艺小分队到乡镇、村寨演出,营造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三是深度挖掘包装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品牌和生态文化品牌,继续扩大「中国土家山歌之乡」「中国空心李之乡」等品牌的聚合效应、扩散效应和磁场效应,引导贫困群众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四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寨因地制宜发展藤编、竹编、饮食和特色加工等文化产业,通过「公司+微企」「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宽群众增收路子。

[责任编辑:肖静文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