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杜林、趙振華報道:近日,徐州第二十屆投資洽談會在徐州舉辦,來自美國、德國、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600余名嘉賓和客商參會。120個產業带動力強、洽談成熟的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額1893.09億元,其中利用外資項目11個、協議利用外資7.7億美元。據介紹,徐州持續推動招商引資,簽約的項目中,重大產業類項目佔比較大,龍頭型、基地型項目带動效應明顯,發展勢頭日益強勁。
張國華表示,徐州總面積1125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041萬,是淮海經濟區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城市。隨着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的加快推進,徐州已從昔日的“兵家必爭之地”成為“商家必爭之地”。在這次投洽會上,徐州聚焦“四個中心”建設,突出主導產業壯大、“四新經濟”培育和園區功能提升,精心准備了一批重大推介項目。這些項目符合新發展理念要求,體現徐州中心城市優勢,具有廣闊市場空間和良好發展前景。
徐州市委書記張國華表示,進入新時代,徐州將抓住用好國家和江蘇省支持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重大機遇,緊緊圍繞“四個定位”,全力打造“四個中心”,不斷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努力把徐州建成淮海經濟區的“CBD”。
大力推進經濟中心建設。牢固樹立“工業立市、產業強市”鮮明導向,抓牢建設區域性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高地和農業現代化“四大任務”,着力構建“6+6”先進制造業體系和“333”現代服務業體系,大力發展IT和ICT、生物醫藥、環保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突破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推動“四新經濟”蓬勃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成為带動區域發展的增長極,力爭到2020年徐州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00億元,2025年經濟總量躋身萬億元城市行列。
大力推進商貿物流中心建設。巩固提升徐州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加快構建“米字型”高鐵樞紐和觀音機場國際性航空港,高標准建設現代交通“十張網”,打造以徐州為中心的“1小時通勤圈”,推動區位交通優勢轉化為商貿物流發展優勢。深入實施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重點抓好徐州現代商圈建設,科學規划建設各類物流園區和基地,加快推進國際郵件互換局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綜合保稅區,完善多式聯運體系,加快建設區域購物消費中心、物流分撥中心、電商配送中心。
大力推進金融服務中心建設。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積極引進創投、風投、天使投資、私募基金等新型金融組織,大力發展消費金融、融資租賃、電子支付結算等新興金融業態,爭創國家金融支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區域性金融機構集聚中心、資金結算中心和金融後台服務中心。加快規划建設徐州金融集聚區,健全金融體系,豐富金融業態,拓展金融服務,優化金融生態,構築輻射淮海的金融業核心功能高地。
大力推進科教文化中心建設。發揮徐州科教資源優勢,重點打造“一院一城一谷一區”四大創新核心區,加大力度引進設立研究生院,支持各縣(市)區創辦大學和高職院校,為徐州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彰顯徐州“楚韻漢風”城市魅力,保護好古城格局和歷史文化街區,規划建設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會展中心等標志性文化設施,全面增強中心城市文化軟實力、影響力。加快構建社會建設“十二大體系”,提高教育、科研、文化、旅游、醫療、養老、體育等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打造區域首善之城。
近年來,特別是“十三五”以來,徐州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聚焦“開好局、緊在前”,全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年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2016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808.5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6.06億元,經濟總量居江蘇省第5位、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32位。今年前三季度,徐州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1%,進出口、出口總額分別增長48.4%、47.6%,經濟發展呈現出爭先進位、跨越趕超的強勁態勢。
張國華表示,徐州市委、市政府將始終秉承親商、安商、富商的理念,積極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全力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營商成本最低、政府服務最優、創新創業活力最強”的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最優惠的政策、最貼心的服務和最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