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失自行車,在很多人眼里是件小事。但是在內蒙古包頭,這樣的小事卻引起了市領導的關注。在群眾反映問題後的短短一個小時內,包頭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卜連海要求相關單位迅速解決,得到百姓點贊。究竟通過什麼渠道反映問題,才能如此迅速地得到解決?
這就是包頭市公安局開創的警民24小時互動平台——“包頭24小時警局”,在這里老百姓提出問題、表達意見,有困難警察立馬出手。
“互聯網+”時代,公安工作也要緊跟時代步伐。包頭24小時警局正是利用全民使用的微信社區開設的24小時警民互動平台,對市民開放,全市各警種、各公安分局負責人和全體民警入駐該社區,及時解答、解決市民發布的各類求助信息。該社區分為“隨手舉報”“車管服務”“出入境”“包頭戶政”“包頭交警”“遺失找回”“警民宣傳”“法律援助”“包頭12345”等多個標簽,市民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社區,在這里反映訴求。
某商圈寫字樓廣告屏播放聲音較大,嚴重影響了周圍居民的生活,網民子寒在包頭24小時警局“隨手舉報”標簽內進行了投訴。微社區里的網民都說,這不屬于公安局管轄范圍,但包頭市指揮中心工作人員看到此條信息後,立即派警給所轄派出所,青山區公安分局紡織街道派出所所長隨即回復了市民的留言,並及時與商圈相關部門溝通。第二天商圈廣告屏的音量調低了,網民子寒回復道,“現在基本聽不到大屏幕的噪音,沒了煩人的廣告,感謝民警的付出。”
在包頭24小時警局微信社區里,老百姓發帖熱情高漲,不僅反映問題、詢問公安業務,為包頭公安工作創新發展獻計獻策的市民也不少。“包頭24小時警局能夠吸納這麼多粉絲,這是源自老百姓對我們的信任,也說明包頭市民愛包頭就像愛自己的家一樣,願意同人民警察一道,將包頭建設得更加平安和諧。”包頭市公安局宣傳科王警官說。
近年來,包頭市公安局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做自己的大事來辦。包頭24小時警局的建立,成功打造了老百姓手指尖上的警察局,實現了警民溝通零距離、回應群眾零延時、解決問題全覆蓋。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記者 丁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