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海市人大代表一行前往浦東濱江沿岸,視察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開放情況。代表們視察了八萬噸筒倉、民生路輪渡橋、上海船廠等項目。

2018年1月9日,上海市人大代表們在民生筒倉內參觀。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李菁 圖
13時30分許,上海市人大代表們首先來到位于民生碼頭的八萬噸筒倉,視察民生筒倉改造項目,並參觀城市空間藝術季展覽。八萬噸筒倉建于1995年,曾經是亞洲最大的糧倉,經過“改造性再利用”,它將變為城市空間藝術秀場。
作為2017年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主展場,筒倉共釋放13000平方米的室內展廳,200多個國內外的參展作品在此集中展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現場看到,通過外掛自動扶梯,游客可以逐層到達頂層展廳,在參展的同時也能欣賞到黃浦江以及整個民生碼頭的壯麗景觀。
上海市人大代表陳立斌說,八萬噸筒倉的改造工程利國利民,一方面,它保存了重要的歷史建築,也盡可能保留了原有的內部構造,讓參觀者可以觀賞到歷史遺存,感受昔日亞洲最大糧倉的磅礴氣勢。另一方面,它又開發了新的文化功能,使空間得到充分利用,不會因為單純的保護而浪費,也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

2018年1月9日,上海市人大代表們經過民生路輪渡橋。
隨后,上海市人大代表們沿着濱江岸線往西走,經過了浦江東岸12座云橋之一的民生路輪渡橋。云橋,是指將綠地、建築、河道景觀融為一體的橋梁。浦東濱江的云橋打通了河道和建築物造成的所有斷點和堵點,不僅具有貫通浦江岸線的交通功能,還着重突出“慢行”理念。12座云橋風格迥異、造型新穎,民生路輪渡橋為曲線連續鋼箱梁橋。
在視察過程中,上海市人大代表林晶表示,現在濱江的環境好極了。在林晶看來,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應該把人民群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黃浦江貫通工程正詮釋了這一點。
上海市人大代表們視察的最后一站是上海船廠,在這里,原先萬噸輪下水的船台以及一處有100多年歷史的老廠房被保留。

2018年1月9日,上海市人大代表們視察上海船廠。
在老廠房內,“船廠1862”劇場吸引了代表們駐足。作為陸家嘴濱江金融城的項目之一,由鍛機車間改建而來的劇場共有兩層,可容納800-1000人。一層座椅全都可以移動,讓空間變得更加靈活,適合于不同的演出形式。新穎的設計讓代表們贊不絕口。
上海市人大代表潘儉表示,整個黃浦江貫通工程量浩大,涉及到眾多部委、企業、單位,政府下定決心實現貫通實屬不易。貫通期間,有無數困難需要克服,能夠實現如今的成效,更是以前所不敢想象的。潘儉認為,濱江建設工程在規划上還需要更“高大上”,因為上海不僅要在中國有地位,更要在世界有地位,“只能往更高的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