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地方产业

湖北力量建功海洋强国

2018-01-11
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2017年6月28日,湖北设计的“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在广东东莞下水,该船填补了我国小吨位大钻深海洋地质钻探船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新华社发)

  2017年,三大造船指标,中国位居世界第一。解密中国造船业世界第一的背后——

  湖北力量建功海洋强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 通讯员 万里 实习生 王子路

  2017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稳居世界第一。这其中,湖北力量功不可没。1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报道《中国造船业世界第一的背后》,探访在汉央企中船重工第七〇一研究所等单位,解密高端船舶如何研发。

  首艘国产航母,总体设计来自湖北

  中国船舶业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高端船舶越来越多。这些高等级船舶是如何研发出来的呢?2017年12月底,央视记者走进中国船舶的研发基地武汉。

  在七〇一所信息化中心,电脑上呈现的全部是三维设计图。“这样的设计方式周期短,更精准。”信息化中心主任刘敏介绍,借助三维设计,设计师可以直接进入后期仿真计算分析环境,设计转向定量精细化。

  过去的二维设计,技术人员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还要做模型,然后再进行手工模型放样,既耗时又耗力,制造返工量大,质量难以控制。七〇一所大型驱逐舰总设计师徐青表示:“三维呈现,让设计师的想法精准地落实在图纸上,这样对船舶的建造质量、建造水平都有质的提高,这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

  有了精准的设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造船业正逐步从低附加值市场转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造船市场。2017年5月,七〇一所总体设计的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中国成为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能够自行建造航母的国家;2017年6月,武船造世界最大“深海渔场”交付挪威,这是世界首例半潜式智能海上渔场,填补了国内海工行业多项科研和施工空白。2017年,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成功承接国内首套山东日照全潜式三文鱼深海渔场合同,我省深远海智能渔业装备产业正在形成。

  武汉智慧,为海洋强国加油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广袤的管辖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武汉研制的一批高端船舶正成为开发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强国的利器。“淞航号”是国内首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在首航实验中,其拍照设备下到3000米的水深,对浮游生物进行原位快速拍照,并自动鉴别生物类别。七〇一所“淞航号”副总设计师李伟杰介绍,有了浮游生物取样数据以后,科研人员可以对该海域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对开辟远洋渔场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同样是七〇一所设计,“海洋地质调查十号”作为高精度多功能的综合地质调查船也在2017年入列。“海洋地质调查十号”总设计师杨俊介绍,该船钻探能力达到1400米,对我国目前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有重大意义,为我国在南海钻探和开发可燃冰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一个个世界领先的深海重器接连入水。蛟龙号已经完成152次试验性应用下潜,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作为蛟龙号的兄弟,深海勇士号被视为又一深海利器。这两型深潜器的水面支持系统,均由七〇一所总体研制。该所深海勇士号水面支持系统技术负责人马斌表示,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水面支持系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未来还将有望实现领跑。

  发展海洋经济,湖北大有可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海洋资源、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船舶工业已经成为新时代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以及捍卫国家安全、维护海洋利益的“排头兵”。“发展海洋经济,湖北大有可为。”省国防工办船舶处处长胡琼说,我省海洋科技优势非常明显。全国共有29家军工船舶研究所,其中7家在湖北,位列全国之冠;全国有14名船舶专业院士,湖北有5名;全国有30名船舶设计大师,湖北有11名;在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湖北有1000多项国家专利,抢占了研发制高点。在海洋工程方面,湖北造海洋油田固井设备占国内市场份额90%以上,甲板机械占远洋船舶配套市场近半壁江山,大型海洋压裂设备领域处于垄断地位。

  2017年12月4日,省委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决定中,把船舶与海洋工程列为军民融合优势产业,将重点推进。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