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云南 > 本地新闻

春風與茶總相宜——第二屆普洱貢茶文化節舉行

2018-04-16
来源:香港商報

  王明京(左)和雲茶泰鬥張順高在開幕式上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胡兆鋒報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坐著倒一鼎清涼的水,看著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細末如塵。手端著一碗茶無需什么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日前,被賦予了茶詩文化內涵的公祭茶祖武侯遺種1793周年暨安樂村第二屆普洱貢茶文化節,在雲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孔明山嵐月牙塘舉行。春水漾漾,煙雨人家。重新生火品嘗剛焙制的春茶,吟詩飲酒,一抹春色將普洱貢茶揉碾入詩。雲南民族茶文化研究會及創會會長李師程;普洱貢茶文化使者、雲南民族茶文化研究會名譽副會長王明京和眾多茶人參加了相關活動。

  王明京在致辭中表示,眾所周知,雲南是世界茶種源的發源地,古六大茶山的形成是大自然的恩賜。億萬年來的山川地理變化,成就了這一物化天寶、人傑地靈的地區。古六大茶山則是普洱茶的核心地區,很多茶人探訪古六大茶山,總是懷著朝聖一般的心情,采茶,品茶。公祭茶祖武侯,並且舉辦普洱貢茶文化節,就是要大力提倡各民族之間的親密團結,秉承優良傳統,弘揚貢茶文化、群策群力,振興古茶山;就是要與時俱進,提高認識,倍加珍惜先輩們留下的物質和文化遺產;更加明確茶人的責任和義務,傳承和保護好古六大貢茶山的生態環境。

  古六大茶山一般指雲南茶葉或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內。針對曆史資料對古六大茶山的各說不一,早在1957年11月至12月,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組織專業茶葉普查工作隊,對古六大茶山進行了認真的實地普查,雲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第一任所長蔣銓先生親自參加,曆時整整一個月,行程1200餘裏,走遍了古六大茶山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走訪了村寨的男女老少,查看了許多碑石記錄,曆盡千辛萬苦,搜集看了真實的第一手資料,為古六大茶山史料提供了寶貴的、不可磨滅的證據,向州人民政府作了口頭及書面彙報。根據當時現存的茶山范圍、茶園面積、茶葉產量,古六大茶山依次是易武、倚邦、攸樂(基諾)、曼撒、蠻磚和革登,州人民政府確認了他們的報告。古六大茶山得名來源於武侯的傳說,普洱尊崇武侯為茶祖,是茶山人民對先輩聖賢的感恩。漫長的曆史長河,掩埋了很多曆史和事實;在善良的人們心中,卻不斷增長著美好的祈願。古六大茶山山水相連,地形、氣候、植被相近。根據測試,海拔最高2023米,位於易武茶區的黑水梁子,最低海拔565米,位於象明茶區曼配羅梭江(人渡)水面,海拔高低差距1458米,以海拔每升高100米溫度降低0.5℃看,有立體性氣候特點,海拔800米至1800米范圍內的土地有上百萬畝,這些土地屑赤紅壤、紅壤,土層深厚、肥沃,土壤pH值多在4.5-6.5之間,理化性能十分有利於茶樹生長。據西雙版納州茶業協會秘書長陳宏斌先生提供的材料表明,2004年4月至5月西雙版納州茶業協會與州農業局組織有關專家、技術人員對全州茶園情況進行普查,普查結果易武茶山現有茶園面積29662畝,其中采摘面積15200畝;曼撒茶山6440畝,采摘面積2572畝;象明茶區24821畝,采摘面積 9721畝,攸樂茶山3200畝,采摘面積1400畝。現在易武茶區新發現的野生大茶樹有易武與瑤區交界的同線河畔300餘畝的一片,最大的1株距土面60厘米處圍莖達180厘米,高15米;易武落水洞村背後公路邊(20世紀80年代發現),栽培型大葉白毫1株,圍莖124厘米,高12米,已列為保護對象。

  目前,人們不能確定武侯孔明作為曆史人物,是否真的遍曆古六大茶山,是否真的於1793年前在革登茶山親手種植了茶樹,但是,可以肯定,這些美麗的傳說反映了內地與邊疆,漢民族與各少數民族以及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使之和諧相處親如一家。武侯孔明作為茶文化的象征,被尊崇為茶祖,也是古茶山各族人民共同尊崇的聖賢,依托武侯的道德威望進行文化交流與融合的結果。王明京呼籲,要繼承和發揚古六大茶山的優秀文化傳統,保護好先輩遺留下來的,任何地方都不能複制的普洱茶古六大貢茶山;這是茶人的責任和義務,也是茶人賴以生存的優質資源。

[责任编辑:蒋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