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特别报道

李玉芳:雷山苗绣针线中的文化密码

2018-06-10
来源:香港商报网
   
李玉芳在家中细心刺绣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 黄庆松 报道:6月9日,是我国的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走进雷山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绣传习所非遗传承人李玉芳,探寻雷山苗族刺绣这一针一线之中深存的文化密码。
 
  当天记者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向上攀爬,不多久,便来到了位于西江千户苗寨半山腰。从李玉芳家中木制吊脚楼的窗子往外望去,一幢幢的吊脚楼楼顶,被一盏盏橙黄色的灯勾勒了出来。这些只能看见轮廓的房顶,远远近近,连成一片,像一条条龙舟在夜幕下一比高低,又好似一颗颗星星被天上的仙女们洒落人间,美极了。
 
  雷山苗绣的刺绣技法也很多,见到我们的到来,李玉芳拿起一块层层向上盘起的绣片说,这是盘绣,那是平绣……常见的居然有10多种。西江苗寨里会刺绣的绣娘不少,然而能熟练掌握所有刺绣技法的并不多,李玉芳热情地与我们攀谈了起来。
 
  李玉芳今年50岁了,她从十多岁就开始学习刺绣,或许这一生,都将与绣针、绣线和绣布为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李玉芳腾出二楼的一个房间办起了苗绣传习所,里面摆满了各式精美的绣片,用以展示和学习。
 
李玉芳正在将绣品镶衣裙上
 
  “苗族在历史上长期没有文字,在数次大迁徙后,要依靠一代又一代歌师唱诵的古歌追忆先祖的事迹。而苗绣中的图案,则像是另一种独特的文字,述说着苗族的历史与文化。敬仰、祈愿、记忆、欢欣,乃至对天地与生死的感悟,这些用语言难以描摹的心绪,皆由针线而为世人所熟知。”李玉芳一边刺绣一边说。
 
  蝴蝶是苗绣中最常见的形象,鹡宇鸟和蝴蝶妈妈同生于枫树,在蝴蝶妈妈生下12个蛋后,鹡宇鸟抱蛋三年,才得以孵出了人类的始祖姜央,苗族人为感谢鹡宇鸟的恩情,也常常把它绣在苗族的绣品上。
 
  苗族纹样中承载着苗族世世代代的传说和秘密,蕴含着苗族的历史、文化、集体情感和审美观,因此才能流传数千年。
 
  有别于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苗族刺绣很少表现现实、具象的生活场景。苗绣的主题完全是苗族人精神世界的表达,她们对美的领悟力和创造力,一方面是天赋,一方面来自日积月累的精益求精。一件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绣品,即便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观察者眼中,依然具有直达心灵的感染力。
 
  辫绣,又称环线绣,是雷山苗族人的主要刺绣技艺。先将要绣制的图案用剪刀剪纸样并将其贴在底布上。用手工辫带,一般用8-12根彩线编成3毫米左右宽的带子,再根据图案轮廓,由外向内走向,将辫带褶皱成一个个小折后,用单线穿针,每一小折皱钉一针,将辫带堆钉在剪纸图案上,直至将图案铺满为止。然而就是这样一块小小的绣片,却需要20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除此之外,还有双头龙,花、鸟、虫、鱼等,在今天的解读中,我们可以推测这些都是苗族人心中敬仰的灵性形象,也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同,能带给他们吉祥与护佑。
 
  “苗绣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瑰宝,苗族喜爱刺绣就像喜爱唱歌一样,几乎视若生命的一部分,苗家姑娘个个会绣花。由于环境的熏陶,苗族女孩四五岁就跟着母亲、姐姐和嫂嫂学绣花了。到了七八岁,她们的绣品就可以镶在自己或别人的衣裙上了。同时,因为刺绣的时间过于久,整套衣服可能要一年或者几年,再配上银饰品,所以价格也就不菲了。”李玉芳说。

 

[责任编辑:李振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