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商報網訊】2014年4月,國有森工林區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按照森工總局党委“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探索一條適合于百姓致富的新路子”的指示精神,山河屯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鳳凰山經營所,依托鳳凰山景區主服務區、職工群眾參與旅游發展熱情高漲的優勢,所党政班子通過多次踏查論證並征得多數干部職工的支持,選定了距離場部2.5公里處的一塊9公頃的多經用地籌建東北特色的“民俗村”。

創業伊始,所領導带頭並發動職工群眾集資,最終24名党員干部、17名職工以股份制的形式共同出資200萬元,依托高山冰雪資源優勢,主打東北林區特色民俗文化,建設一處集冬季冰雪旅游觀光、餐飲、娛樂、住宿,夏季民俗觀賞、林中小憩、賞綠觀花、自然垂釣、餐飲娛樂于一體的“農家樂”式旅游度假村。2014年10月開工興建,當年建成木刻楞結構、總面積300多平方米的參觀體驗式仿古泥土民居7棟,200平米專門展示300余件林區生產生活工具用品等老物件的林區生活館,建起木質“民俗村”大門,建設了70平米的移動式雪具服務廳,並于12月19日正式營業,設有滑雪、雪圈、滑冰、悠波球、雪地摩托等初級娛樂項目,邁開了探索“吃螃蟹”新路的第一步。

林區生活館是民俗村里最能集中體現上個世紀林區生活元素的地方。由于歷史年代的愈發久遠,林區“老物件”的收集成了他們主要工作之一。為了秉持銘記歷史、教育後人的理念,所領導想法設法,或發動職工群眾捐獻,或深入林區、地方村屯和舊物市場購買填充。目前,民俗生活館已累計擁有反映林區生產生活的工具500多件,“東北八大怪”在此真實再現,一件件展品傳說着一個個美麗的傳說,到此參觀的游客紛紛拍照留念,回去講給家人,傳播周邊。
2017年,党的十九大和黑龍江省委十二屆二次党代會的勝利召開,党和國家關于發展生態旅游、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精神,給鳳凰山人堅定了信心、鼓足了勇氣,他們又發動職工集資200多萬元,新建、擴建了“民俗村”內的 118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500人用餐的多功能大廳,1200平方米開設酒坊、煎餅房和適宜集體居住的大通鋪火炕民居的“關東大院”,讓您過足“山大王”的癮,增設四位蠟像真人秀、增至500多(種)件林區生產生活老物件的民俗生活館,讓您置身于林區的百年發展情境中。“村”民養殖的雞鴨鵝狗、森林豬雞綠色生態,現吃現殺。“八大碗”農家菜物美價廉、南北皆宜。豆付坊、磨米坊、火燒坊、山貨坊等一系列滿足游客參觀體驗式的三產服務項目一應俱全。在此,你可以啃着凍梨凍柿子冰糖葫蘆,吃着剛出鍋還燙嘴的大煎餅、粘豆包,喝着冒着熱氣的新磨的豆漿和自釀的燒酒,還能親身體驗剪紙、攤煎餅、推石磨磨豆漿等勞動場景,其樂融融,寵辱皆忘。
通過四年“滾雪球”式的發展,“鳳凰山民俗村”現有固定資產640余萬元,手機信號、免費WIFI網絡全覆蓋,各項基礎服務設施基本完備,村內開發的初級滑雪、雪圈、悠波球、滑冰場、冰爬犁、冰尜、鐵軌手壓車、冰上雪圈、雪地摩托、卡丁車、馬拉爬犁等冰雪娛樂項目總有一款適合您,讓您玩性大發、流連忘返。四年來,累計接待游客2萬余人次,收入20多萬元,參與入股的股民有了可喜的“分紅”,就連家庭困難、沒有參與集資的林場職工家屬安置了就業,也有了固定的收入。
2018年,在上級組織的支持下,在全體股民的共同參與下,鳳凰山民俗村還將辟建再現木頭營勞動場面、伐木全過程、木材綜合加工全過程的木材生產體驗場,還將擴大綠色蔬菜種植、綠色畜禽養殖、林副產品精深加工等健康休閑養生項目,豐富游客純綠色、增健康餐桌食品需要;還要繼續擴大滑雪、嬉雪、游樂等冬季冰雪旅游參與互動項目,滿足各階層、社會各界廣大游客的需求。
“鳳凰山民俗村”的成立,不但解決了鳳凰山經營所職工群眾夏季旅游半年忙、冬季半年閑、無收入的尷尬,還為鳳凰山景區打造冰雪旅游、實現四季游探索了一條持續發展新路,實現了關于“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指示要求,更重要的是借助冰雪資源,讓游人近距離直觀地接觸了解東北林區歷史悠久的開發建設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民俗生活歷史,為聚力打造鳳凰文化、實現生態資源與人文歷史的有機融合與發展。(周萬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