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膽汁病學科带頭人高鳳岩。
高鳳岩為患者邊講解病情邊會診。
82歲的患者介紹自己的治療經過。
獲獎證書。
【香港商報網訊】6月29日上午,一場特別的義診活動正在哈爾濱東方膽病研究所進行。與很多醫院不同的是,所長高鳳岩教授不僅僅是細心問診,而是組織相關科室負責人與患者一起針對每個人的病情將儀器圖像投射在大屏幕上進行邊講解邊會診的超專家級的診斷,讓病人對自己的病情及治療方法明明白白。
哈爾濱市南崗區的李叔叔患有膽囊炎多年,在各大醫院做了十多次取結石手術,一度失去治療信心,四個月前慕名前來找高教授醫治,幾個月下來病情基本痊愈。在義診現場,患者們紛紛講起自己的病情,高教授介紹,像李叔叔這樣情況的患者在東方膽病研究所的臨床治愈率已經達到90%。
世界首創中西醫結合雙融療法
高鳳岩出生于1954年,中醫臨床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师,英聯邦國家執業醫师,是我國第一批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黑龍江省名中醫,先後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上海東方肝膽病醫院、香港大學中華醫學院、美國諾貝爾醫學院研修深造,是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專家委員會成員,香港大學中華醫學院膽病客座教授。他是美國諾貝爾醫學研究院"杰出成就金獎"獲得者,曾榮獲"五一"勞動獎章和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哈爾濱市東方膽病研究所所長、東方膽病中醫醫院院長,黑龍江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肝膽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黑龍江省膽汁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他出生于中醫世家,是我國集中醫、西醫、醫學影像技術為一體的學術繼承型膽病專家。自1993年以來先後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參編著作4部,專著1部。他繼承並發揚了祖國醫學治療膽病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膽汁病"新病因理論,發明了膽病的保守治療的新方法--雙溶(融)療法,被譽為國內"膽汁病"治療第一人!
首次提出“膽石症新病因”
膽石症是臨床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近20年統計的統計數字顯示,我國發病率在10%以上,而且呈逐年上升趨勢。高鳳岩教授带來他的課題組歷經20年的辛勤努力,在10萬人次流行病學普查和臨床效觀察的基礎上,發現膽石症的成因與以往教科書中描述的膽道慢性感染已非相同意義,證明膽石症的新病因主要是膽汁的病理性改變,由此確定了"膽汁病"這一新病名,提出了新的診治原則和方法,為非手術治療膽石症開辟了一條新路。
“膽汁病”一詞的創立,獲得了中外醫學界的積極響應。2005年省政府確立了科研項目《膽石症病因學和金膽康雙溶(融)療法的臨床研究》,由東方膽病研究所牽頭哈爾濱醫科大學、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哈藥集團、黑龍江省總工會醫院共同參與,經過大量病例臨床觀察,首次證實了膽石症病因的新變化——膽汁病。
高鳳岩認為,“膽石症”的新病因是生活規律不科學、飲食習慣不正常、食物結構不合理,以及感染、精神壓力等不良因素長期刺激反復作用得不到有效糾正,導致膽道系統功能障礙,形成病理性膽汁。病理性的膽汁又刺激膽囊內壁使囊壁毛糙增厚、彈性下降,進一步影響膽汁循環,造成膽汁過度濃縮、礦物質沉積形成泥沙和塊狀凝結物(結石)。這類疾病60%以上屬內科治療范疇,病程時間最長達可達幾十年以上,臨床統計發病率約在20%左右,如膽囊炎類、膽道結石類、膽囊膽固醇型息肉等。
如果說,當年進入醫療行業,是出于家傳,那麼今天經過了數十年鑽研,高鳳岩在中國的醫藥界已然站在了重重疊疊的高峰上,對于這項事業他也有了更深的體會和發自內心的喜愛。高鳳岩下一步計划是:不斷探索開發膽汁病不同分型的對症新藥,在東方膽病研究所的基礎上,擴大規模,辦好以東方膽病為品牌的醫療連鎖機構,讓更多的膽病患者受益。
“我這一生就做一件事,研究膽病的發病、治療和藥物原理。”在高鳳岩的眼里,中華醫藥博大精深、永無止境,他多一分用心和努力,患者就多一份健康與快樂。為了這份健康與快樂,他將全力以赴,矢志不渝!(董依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