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寇剛 通訊員楊棋焜報道:“合作社簽訂的保底收購價使得蜜瓜的銷售有了保障,農戶不愁蜜瓜賣不掉,解除了農戶蜜瓜下游銷售的渠道。”盛夏,走進玉門市花海鎮金灣村,一座座排列整齊的新建鋼架拱棚拔地而起,大棚里瓜熟蒂落,看着即將上市的蜜瓜,農戶笑比瓜甜。
寬灘山和疏勒河孕育着花海盆地,使得這里具有得天獨厚的光照和土質資源,培植出的花海蜜瓜遠近聞名。尤其在玉門市金灣村,僅2017年,全村種植銀蒂、西州蜜等蜜瓜1.6萬畝,佔全村耕地總面積的89%。
今年,甘肅省玉門市將花海鎮的金灣村作為蜜瓜產業農村“三變”改革的試點村。該任務交由玉門市供銷社和花海鎮落實以來,探索出了以党支部引領,合作社為主體,供銷社、金灣村、農戶以資產、資金、土地經營權等入股的“党支部+供銷社+合作社+農戶”的改革機制,形成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模式。同時一改過去粗狂的種植管理模式,實行人工精細化種植管理,蜜瓜產量和質量都有了質地提升。
此外,玉門市供銷社把開拓好下游暢通渠道作為此次“三變”改革的突破口,供銷社與阿里、淘寶建立的電商平台和供銷e家,做好精品食用瓜的銷售,提高花海蜜瓜的知名度。目前,供銷社通過外出聯系,已與部分外地客商達成合作意向,並與張掖客商初步達成尾瓜加工項目合作意向。產量上去了,銷路解決了,農戶的錢包也就鼓起來了。

雖說蜜瓜扶貧的效果逐步顯露,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接受這項改革工作心里感到既喜又憂,喜的是市上將這麼重要的工作交給供銷社,是對我們供銷人員的充分信任,憂的是供銷社確實面臨人員、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玉門市供銷社主任董鋒一開始就表示出這樣的擔憂,他說,“三變”改革對金灣村的農戶來說是個全新的概念,農戶的思想工作也需要人手一一去做。
據了解,為了解決供銷社人員配備問題,玉門市供銷社在現有2名編制的基礎上,市上重新核定8名編制,從全市事業編制中調劑解決,上半年到位2人,目前已到位,年底到位4人。人員到位後,供銷社和花海鎮組織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做農戶思想工作,將保底淨收入與往年算賬對比,才打消了農戶的後顧之憂。
一切逐漸步入正軌後,玉門市供銷社便將目標放在了打開銷路這一最大難題上,董鋒告訴記者:“我們供銷社先後組織人員外出江浙一带及全國的供銷批發市場進行推介,簽訂了蜜瓜銷售訂單。另外由供銷社引進客商投資380萬元建一個尾瓜加工項目,通過這個項目的實施,從種植到管理,再到銷售,依托‘三變’改革形成‘供、產、銷、加’一體化的路子。”
目前,“蜜瓜扶貧”正在逐步顯效,當地農戶的日子也必將越過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