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場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戰
——天津港自我革命 奮楫競進國際一流現代化強港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邢寶華 報道:盛夏時節,渤海灣最西端奔涌着奮斗新時代的大潮。一座北方大港正在砥礪轉型,奮楫爭先,輕裝疾進。
党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天津港打開腦袋上的“津門”,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一带一路”倡議的大戰略、大棋局,以刀刃向內、壯士斷腕的魄力,強力推進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倒逼港口產業鏈整合和發展模式重塑,加快向國際一流現代化強港邁進。
聚焦“三大困境”,揮出破繭重生“組合拳”
發展不是直線,而是曲線。過去的三年,是天津港發展歷程上極不平凡的關鍵時期。受“8.12”事故後效應影響和安全環保形勢趨嚴、以及汽運煤停運等一系列政策調整的硬約束,天津港出現了規模高速增長後的回落。2017年貨物吞吐量完成5億噸,國內沿海港口排名下降至第6位,使得這座曾經的北方第一大港,正在失去往日的榮光。
面對“增速換擋焦慮”“結構調整陣痛”“負重爬坡過坎”三大困境,天津港清醒認識到:新時代下,港口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設施,發展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需求與自身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必須以市場定取舍、論輸贏。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天津港堅持問題導向,主動念好市場大學,對標國際最高標准,補齊短板做跳板,打造新舊動能轉換新引擎,推動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打出提質增效“組合拳”。
着眼貨物吞吐量高質量增長。天津港打破傳統“規模與速度”的思維定勢,牢固樹立“綠色決定生死”的發展觀念。在做好大宗散貨“公轉鐵”“散改集”運輸模式轉換和腹地遠程物流基地布局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集裝箱、滾裝汽車和國際郵輪等重點業務,加快現代港航服務要素集聚,做強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功能,實現津冀港口的分工協作、錯位發展、互利共贏,合力打造世界級港口群。
立足天津港核心競爭力重塑。天津港以市場為帅、需求為王、當取則取、當舍則舍,主動融入“一带一路”倡議、積極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放大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政策疊加優勢,統籌港口空間、航運樞紐、港航業態三大布局,構築平安港口、綠色港口、智慧港口三大支柱,充分發揮天津港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載體、高水平全方位開放平台、國家中心港口、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重要載體的功能作用。
發力做強做大市場主體地位。作為天津港的主要運營主體,天津港集團公司變“坐商”為“行商”,加快產業結構、經營網絡、體制機制三大轉型,推動管理效能、人力資源、企業文化三大升級,加快打造“裝卸依托、物流升級、多元協同、金融生態”的產業結構,拓展形成“立足天津、拓展兩翼、深耕一带、布局一路”的經營網絡,努力開創天津港全面向樞紐化、智能化、國際化升級的新局面。
今年上半年,天津港集團公司完成貨物吞吐量2.14億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9%,總體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發展勢頭。
強力降費提效,構建陽光物流“生態圈”
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軟實力,也是國家核心競爭力。党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營商環境的改善和優化,多次指出要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天津港口市場主體多,各類貨代、船代、報關報檢單位、堆場、車隊等6000余家,圍繞着港口服務形成了諸多復雜環節,加之收費標准、服務內容不公開不透明,港口綜合物流成本持續推高,導致部分客戶和貨源流向周邊其他港口。
“涸澤而漁,不如放水養魚。”聚焦如何更好地為外貿進出口企業減負,促進港口腹地實體經濟振興。天津港集團公司堅決落實天津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率先將每一項服務收費主動“曬出來”。以率先降費,樹立“陽光價格”带動港口物流成本下調;以搭建服務平台,打造“綠色通道”實現服務效率提升;以流程再造、優化環節,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倒逼口岸其他企業跟進降費、提升服務,力促天津港口岸形成規范有序、公平競爭、健康高效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把港口綜合費用降到全國具有明顯競爭力水平。天津港集團公司發揮“壓艙石”作用,不算會計小賬,以新加坡等世界一流口岸為對標對象,以“上限封頂、總額控制”,“明碼標價、公開透明”,“一次繳費、全港通行”和“去繁就簡、再造流程”為有力抓手,在大幅下調外貿集裝箱裝卸費率的基礎上,下屬企業又主動減免報關費、報檢費、CHC操作費、運抵集港費等多項費用,將進出口20尺集裝箱邊境合規成本分別降到219美元和268美元,助推天津口岸在全國主要沿海口岸中做到環節最簡、收費最低,形成與國際接軌的高標准口岸服務環境。與此同時,天津港集團公司通過推行“陽光物流季”、布局“陽光物流”直營店(加盟店)和內陸“無水港”市場營銷人員上門服務等創新舉措,加速政策傳導,進一步釋放降費紅利,讓客戶真得實惠,切實感受到陽光物流“生態圈”的輻射带動效應。
真刀真槍做實提效,使港口作業效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圍繞客戶需求打出重拳,天津港集團公司划出“提效紅線”:車輛通過閘口時間不超過2分鐘;所屬服務窗口業務辦理,不超過10分鐘;提落箱作業不超過30分鐘;所屬場地6小時內查驗集裝箱;實現裝箱單、設備交接單和場站收據等單據無紙化。為此,他們不斷優化航線、機械、人力等資源配置,實施陸運作業全天候不停工,搭建客戶服務中心、業務受理中心等線上線下平台,實現了24小時業務受理;開通“跨境貿易綠色通道”,大力推進碼頭直接運抵和堆場免費集港,全力打通進出口貨物在港口物流環節的“最後一公里”;啟動東突堤三家集裝箱碼頭堆場改擴建項目和“北礦南移”工程,“騰籠換鳥”為集裝箱外貿進出口讓出優質空間,徹底解決北疆港區堆存能力不足問題 ,力促天津港口岸通關效能提升。
科技引領創新驅動,使智慧港口建設達到全國領先水平。聚焦聚力解決發展歷史欠賬,天津港集團公司高起步策划、高標准設計、高水平建設,下好“智能化升級”先手棋。在全球首創性實現了1套系統對全部6家集裝箱碼頭生產要素的集約化管理,推動港口集裝箱生產組織流程標准化、調度指揮智能化、資源利用合理化和客戶服務便捷化。成立企業院士工作站,由李德毅院士領軍研發,發布了全球首台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實現了碼頭水平運輸的“零排放”。加快集裝箱碼頭自動化升級,年底前將通過建成碼頭遠程操控中心和自動化生產操作系統,打造國際首個在傳統人工碼頭上通過智能技術改造實現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推進全自動智慧集裝箱碼頭建設,首創性提出了“基于穿梭車搬運系統的全自動集裝箱碼頭工藝方案”,並申請1項國際專利和4項國家發明專利。構建智慧型物流協同平台 ,依托“國家集裝箱海鐵聯運物聯網應用(天津港)示范工程”與“天津港中蒙俄經濟走廊集裝箱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推進港口數據資源整合與跨界數據資源融合,強化大數據在港口對外服務中的應用,暢通港口與物流鏈相關方的互動渠道,打造以天津港為組織中心的集裝箱公水、鐵水聯運大物流系統,真正做到讓信息多跑路、客戶少跑腿。
據最新數據顯示:自今年天津港集團公司推出“陽光價格”服務以來,4月1日至8月8日,受益箱量累計完成 40.5萬標箱。其中,7月份單月完成 18.1萬標箱,較6月份環比增長29%,受益箱量佔到口岸外貿進出口重箱的40%左右,通過各項降費舉措累計減免費用達到1.2億元。
破解難題痛點,打造新時代一流強企
因改革而立,也因開放而興。天津港是中國港口改革的先行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1984年,經党中央、國務院批准,天津港在全國港口中率先實施了體制機制改革。此後,又在同行業中合資興建了我國第一家商業保稅倉庫,成立了國內首家中外合營碼頭和全國港口第一個上市企業……在改革開放的強勁驅動下,天津港貨物吞吐量快速增長。自2001年突破1億噸後,用12年的時間,分別于2004、2007、2010、2013年連續跨越了四個億噸台階,創造了“天津港速度”,躋身世界港口五強。
隨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港口改革也進入深水區、攻堅期。2016年以後,天津港高速發展出現“瓶徑”,觸碰到高質量發展的“天花板”,並面臨諸多矛盾疊加、各種風險隱患交織的挑戰。“抱殘守缺不行,不改革死路一條,改革慢了也是死路一條。”作為國有港口企業,天津港集團公司始終堅持党的領導,用新發展理念引領新戰略,一鼓作氣,一氣呵成,一以貫之,朝着改革的既定目標奮勇直前。
着力打好協同發展的“突破戰”。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發揮先行官作用,種好改革試驗田,推進津冀港口協同發展。以資本為紐带,深化與河北各港口企業的合資合作,成立津冀國際集裝箱碼頭公司和津唐國際集裝箱碼頭公司,收購了相關碼頭資源、派駐了管理團隊,開通了天津港到曹妃甸集裝箱航線,形成了以天津港為核心、以河北港口為兩翼的干支聯動海上運輸新格局,積極推動津冀港口實現由“競爭”走向“競合”的重大轉變。以建設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為使命,大力發展環渤海內支線運輸,優化提升京冀內陸“無水港”功能布局,加快推進“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協同平台”建設,着力構建海陸一體化物流網絡,全力打造津冀港口合作升級版。2017年內支線完成集裝箱運量突破90萬標准箱,“無水港”集裝箱操作量完成26.3萬標准箱,為服務促進首都經濟圈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着力打好資源整合的“提速戰”。五指攥拳好發力。在天津濱海新區政府的領導下,按照“先管理統一、再資產統一”的原則,加快推進“一港八區”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形成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的港口一體化新模式,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增強天津港整體綜合競爭力。抓住新一輪國企改革“窗口期”,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思路,通過激活資本市場功能,穩步推進港口裝卸板塊、物流板塊、地產工程建設板塊和其他板塊的整合重組,切實提升企業資產結構、布局和質量。按照“總部-產業板塊運營主體-經營單元”三級管控模式,壓縮企業管理層級,啟動天津港集團公司所屬全民所有制企業公司制改革,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僵屍、空殼、低效企業出清出讓力度,瘦身健體取得積極成效,有效破解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動力不足、協同不夠等突出問題。
着力打好安全環保的“持久戰”。牢固樹立“隱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處理”的發展理念,落實《安全生產法》、《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管理規定》有關要求和天津市《關于進一步加強港口規划建設管理工作的意見》,依法依規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主管責任,深入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推進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標准化、數字化”建設,建立推行企業排查整改、重點隱患問題整改、追責問責和內部安全生產督察立案的隱患排查“四張清單”工作機制,突出抓好了天津港南疆石化區域重點隱患問題整改工作,不斷健全完善本質安全管理體系。切實強化“科技興安”支撐作用,成立“平安港口建設科技創新聯盟”,全面打造國內首個安全生產“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聯盟,創新推動港口企業安全生產管控新方法、新技術、新科技的研究應用和實踐轉化。積極推進綠色港口建設,持續抓好港區環境綜合整治,積極引入先進環保裝卸工藝,推動港作機械清潔化改造,提速船舶岸電建設,推動港區環境實現新提升。
改革重錘落地,天津港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成果加速顯現。今年上半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80.6萬標准箱、同比增長5.1%,增速在北方主要港口中位居前列;陸橋過境運量、集裝箱海鐵聯運量和鐵路煤炭運量穩步增長,分別同比增長15.3 %、63.1%和20.9%,迸發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