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本地新闻

河南省淅川縣“大自然杯”丹江金秋詩會圓滿舉行

2018-10-10
来源:香港商报网

   

丹江金秋詩會

 
  【香港商報網訊】“金秋十月歌飛揚,逝水三川寫華章。丹陽辭覓楚風骨,漢韻新頌舞霓裳。”10月4日至5日,來自河南省內外70多位詩人、作家,雲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淅川縣丹江湖畔,舉行了詩歌創作交流、頒獎、音樂詩歌朗誦以及環湖采風活動。土地嶺石頭村的幽靜與古樸,魚關移民紀念碑群的巍峨與厚重,丹江小三峽的奇險與秀麗,以及嶄新的民居、火紅的石榴、飄蕩的白雲,都讓詩人們流連忘返、靈感泉湧、佳作不斷。
 
  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工程所在地,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大部分在其境內。淅川縣古因擁有丹陽川、板橋川、順陽川三川而得名,現今擁有千年古刹香嚴寺、荊紫關明清五裡長街、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館、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山水名勝、人文景觀。淅川歷史文化豐厚,是楚國始都丹陽所在地和楚文化發源地,誕生過一代商聖範蠡、南北朝時期史學家範曄等歷史文化名人;淅川更是詩的家園,楚國三閭大夫屈原首次流放漢北,曾登臨境內岵山作楚辭《國殤》;北宋文豪歐陽修少年讀書台遺跡猶在,已故旅台詩人周夢蝶故居尚存,海內外為之矚目。新時代的淅川更是可歌可泣,從丹江口大壩建設、渠首建設,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先後近40萬人搬遷安置,體現出淅川人的犧牲精神、奉獻精神、擔當精神、拚搏精神、創新精神和協作精神,形成了淅川特有的文化精神內涵。
 
黃花滿山香滿路 石頭村裡問石頭
 
  為了弘揚淅川精神,淅川縣詩詞學會在大自然旅遊公司和河南丹江鈺田實業公司的支持下發起了“淅川大自然杯丹江金秋詩會徵文”活動。半年時間裡,收到了全國多個省市詩人優秀作品近千餘首,河南省詩歌學會組織專家詩人評選出一、二、三等獎11名,優秀獎10名。其中河南尹江波《丹江行吟(組詩)》獲得了一等獎,河南趙國有《丹江湖碧波(三首)》、邢健民《水魂(組詩)》和趙振偉《渠首吟(組詩)》獲得了二等獎,湖北柴湖王華俊、洛陽譚瀅等獲得了三等獎。
 
  河南省詩歌學會執行會長吳元成對此次活動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許多作品能夠緊扣反映淅川山水面貌和人文內涵的主題,意境優美,意象新穎,詩意盎然,展現出一定創作實力,是一次詩歌地域創作的彙集。吳元成與詩人們交流了創作詩歌的土壤和動力,強調淅川詩歌創作的文化淵源,對淅川詩歌藝術發展前景寄予厚望。《中國藝術與收藏》總編輯路舒華,原南陽日報編委竇躍升,詩人千瀾、周振偉、趙國有、邢健民等圍繞詩歌創作做了激情發言,分享詩歌創作的苦與樂。
 
詩會賢集歌盛世 佳作天成佳作天成彌久新
 
  交流探討,讓思想產生火花;山河美景,點燃創作激情;移民精神,感動著與會者的靈魂。詩人們就像一條條魚,在丹江湖裡競相遨遊,不時激起一朵朵璀璨閃光的浪花,一時間,煙波浩渺的丹江詩意流淌歌聲飄香……
 
  在詩人尹江波的眼裡,丹江是一張“碧玉質地的書桌,上面安靜擺放一隻古老的塤,塤曲升升降降,吹落日月,吹走漁船和燈火……”
 
  在詩人劉玥的眼裡,丹江是“多少歎息在把闌幹拍遍”的美人,“無論在哪裡,都在時間裡無聲無息卻儀態萬千。”在詩人丁小琪的眼裡,丹江是一壇楚國的酒,適合用青銅器來盛臼;飲著這杯酒,丁小琪看見了楚國微茫的江山和依稀的版圖。( 劉同偉 吳浩雨)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