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地市简讯

穗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政策力促民营经济创新活力

2018-11-1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網讯】记者朱桦报道:为促进民营及中小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11月13日,穗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发布《关于大力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该措施聚焦削切融资高山,跨越转型火山、融化市场冰山,围绕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实施企业成长“巨人工程”、促进民企创新发展、营造温度营商环境等五个方面内容,凸显管用实用特点,让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超平介绍说,这次《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重点围绕市场主体,针对民营中小企业全周期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包括开办、运营、融资、用地和服务等等这方面进行全方位、精准扶持。希望有机融合的政策集成器,更多政策红利释放,让企业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感受到稳定、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三个百亿”撬动千亿资金赋能企业
 
  记者了解到,在《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中,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落实“3个百亿”措施,重点突出运用直接股权投资、国企增信、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举措;以及重奖风投机构投放资金、设立“3个风险池”,采取“投保贷奖补”等方式以破解民营及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面激发资本市场活力。
 
  统筹3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各类风投创投机构投资民营及中小企业,对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民营及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予以重奖。
 
  组建100亿元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关键重点民营企业纾困,筹资组建政策性救助基金,化解股权质押、抽贷断贷等问题,并加大直接股权投资扶持力度。
 
  实施民营及中小企业融资300亿元计划。对企业融资中产生的银行利息、担保费用、融资租赁租息等给予补贴,并给予机构相关补贴。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池、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等“3个风险池”,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据了解,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聚集民营及中小企业超过2万家,当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区的重要力量,主要呈现出“3个80%以上”的特点:第一,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全区规上工业企业852家,其中民营及中小企业688家,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60亿元。第二,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全区共高新技术企业1632家,其中民营及中小企业占88%,民营企业加速从传统行业迈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第三,80%以上的授权发明专利、技术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可以说,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规模效益不断提升,成为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和增长极。
 
  打造“不收费、无费区”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此次发布的《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中》,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研究提出了全国独一无二的降成本降税费举措,目标旨在全国率先做到企业负担最低。
 
  停征(免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贯彻国家和省市涉企减税降费措施,清理经营服务性收费,规范降低涉企保证金和社保费率,停征(免征)一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
 
  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免费服务。对企业开办及运营涉及的执照、刻章、备案、审批等环节提供免费服务,同时加大售电侧改革降低用电成本。
 
  实现通关环境全国最优。全面降低企业通关查验合规成本。试点企业货物24小时全天候通关。给予中欧班列、集装箱多式联运企业经营补贴。
 
  营造“态度好、速度快、温度暖”营商环境
 
  据悉,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获批成为首个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以创建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契机,此次出台的《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将进一步营造“态度好、速度快、温度暖”的营商环境,让该区成为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成为企业和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地方”。具体而言,提出提升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破解审批难、审批慢问题,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坚决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以最大力度保护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竞争力。
 
  营商环境建设出新出彩。对标国内外最高最好最优,聚焦企业关切,积极创建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落实“五个一”审批体系(“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系统”实施统一管理、“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破解审批难、审批慢问题。
 
  创新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企业公共服务标准化,组建区民营及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协会等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优质增值服务,让民营及中小企业感到温暖。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落实领导和部门常态化联系服务制度,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建立健全约谈、问责机制。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