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苏 > 本地新闻

"南京論壇"開幕 聚焦"亞太命運共同體"

2018-11-18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杜林 宋璟 報導:11月17日,第三屆"南京論壇"("南京論壇2018")在江蘇省南京大學開幕。論壇以"理解與對話——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來自全球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餘位專家學者展開對話與研討。

 

第三屆"南京論壇"現場

 
  專家學者聚焦"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
 
  論壇由南京大學與韓國崔鍾賢學術院聯合主辦,以"理解與對話——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為期兩天,旨在為亞太人文交流與文化創新、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區域治理與安全合作提供學術新見、理論前瞻和決策支持,為地方及區域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文明永續貢獻智慧。
 
  論壇開幕式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SK集團董事長崔泰源、江蘇省副省長王江,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藍紹敏分別發表致辭。
 
  呂建在致辭中表示,中華民族自古便有着和睦共處、和衷共濟的價值追求和社會理想。人類命運共同體、亞太大家庭的共識形成和努力構建,離不開政府、高校、企業、非營利性組織等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在日益交融、命運與共的當代世界格局中,南京大學正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探索全球合作新機制,為科技文化創新、人類和平與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努力。
 
  藍紹敏表示,步入新時代,南京鮮明地提出了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發展願景,明確要重點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學產業創新中心,加快構建一流的創新生態體系,努力把南京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南京論壇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立足亞太,聚焦熱點,推進合作"為宗旨,在凝聚各方共識,促進產業發展,推動多元交流等方面建言獻策,提出了很多富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南京方案,為推動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宇文所安做主題演講
 
  宇文所安:持續的文化交流連接起東亞文明
 
  主旨演講部分由崔鍾賢學術院院長朴仁國主持。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於洪君,哈佛大學教授、2018第三屆"唐獎漢學獎獲得者宇文所安,國務院參事、南京大學特任研究員時殷弘分別發表演講。
 
  宇文所安在演講中談到關於文明和文化的差異,並探討了東亞文明是否能被改變和改進或只能被保存的議題。他說,文化區塊是通過彼此之間或真實或想像的共有的過去形成的,是在交流的歷史中形成的。這種持續的接觸和源源不斷的文化交流將各個國家連接在一起。在過去可能是中國的文化傳播到日本、韓國,而如今,在中日、中韓、日韓之間,通過電影、漫畫、文學作品等多種形式,文化之間在持續的交流。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宇文所安表示,文化可能是一個單一現象,也可能是多重現象。剛開始覺得不同的文化,在持續對話數百年、上千年後,也會有共同分享的部分。所以當人們思考文明時,更應該把它看做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共享文本、共享價值觀,是一個彼此溝通的過程。
 
  作為中國唐詩卓越的研究者,宇文所安著作頗多,近年來他將杜甫的一千多首詩歌翻譯為英語,為西方讀者所熟知。對於跨越歷史和文化的閱讀,宇文所安認為,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的很多學生髮現可以讀詩歌欣賞詩歌,發現中國詩歌充滿人性、可以理解,但是感覺又很遙遠、不可觸及。"他表示,在文學中閱讀中,讀者會覺得與文本很有親近感,但達不到理想目的地,就像隔着一層玻璃,可以看到文本但不能觸及到。對於當代讀者和西方讀者來說,中國古代詩歌在知識和閱讀體驗上是有共性的。
 
  時殷弘以"東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理解障礙和應有的應對方式"發表主題演講。他說,東亞命運共同體是東亞經久的共同安全和共同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中國和平發展和所需"軟權勢"的一個重要平台。為了逐漸卸下歷史給該共同體生成留下的多方面沉重負擔,須形成符合"真理"與"和解"原則的態度和思想方法。
 
  本屆論壇彙集了來自全球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餘位專家學者、政要及社會人士參與,圍繞"海上絲路與海洋合作"、"亞太治理創新與可持續發展"、"亞太歷史、現狀與未來"、"東亞文明與文化創新"、"醫藥生物新技術與生命健康"等議題展開對話與研討。"南京論壇"是江蘇省和南京市的一張重要國際名片,也是繼"北京論壇"、"上海論壇"和"天津論壇"之後第四個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高端對話平台。
 
  據悉,"南京論壇"始於2015年,迄今已舉辦兩屆。往屆論壇依託"六朝古都"南京的歷史文脈和現代活力,立足百年名校南京大學的學術底蘊,匯聚中外政要、知名學者、科技及工商界精英,分別圍繞"共創21世紀的亞太和平、安全與繁榮"、"尖端科學與未來技術"等主題,通過主旨演講、研討會、圓桌會議等形式發表見解,開展對話與溝通,促進學術交流,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南京論壇"將緊跟時代步伐,聚焦國家發展需求和世界文明進程,努力成為探索和解決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傳承的思想庫和高端對話平台,大力推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有機交融,為推動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责任编辑:张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