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清風田萬頃,明月客四方”,紅土畫會的畫家梁子浪生,情到深處,用飄逸的漢隸一氣呵出,為桃源題聯。
桃源的美近幾年才被發現,它的美麗容顏正如那梯田,曼妙地,一層層地,如花蕊開放,不急不慢地展露在世人面前。
1
我們攀登到形如轎子一般的轎子頂上,桃源梯田,湯湖茶海,大地錦繡盡在雲層之下山頭之上。湘贛百越三省形勝,章貢贛水七水蛟龍,南眺上猶江、陽明湖、五指峰,西望鷹盤山、南屏山、狗牯腦,遠山近峰盡收眼底。“千年鳥道”打山頂而過,“茶鹽古道”在山溝山脊貫通贛閩湘粵。
這尊轎子夠豪華的,以五指峰為屏,抬著神女和阿牛哥的“千年之戀”晃蕩。一條巨龍臥在山頂之上,面朝山下,日日夜夜看護著桃源梯田。龍背上可並排齊奔八馬,卻攔腰斷裂成一石澗,有如天塹,最寬處可塞一牛,卻深不見底。蟾蜍望月、神龜問天、母鷹抱窩等天然石雕周遭環繞。
山不辭石,方成其高偉。因為這山頂龍頭之上的石柱極其崔嵬的緣故,所以即便山登極頂,人不為峰。石,是桃源的脊樑,是桃源的風骨,它結結實實地撐起了桃源的高度!
2
西坑這邊有十來戶,有個來神的小名——“溪上人家”。
撒落山中的客家民居土牆黛瓦,一條“流石崗”神奇無比,石頭是這條河裡的“水”,石頭上長滿青苔,綠綠的“石浪”翻滾,俯仰生色。
走在山路上,溪水有的飛流千仞鑼鼓鐘磬,有的如絲如竹慢奏清泠。兩條歡快的溪水匯流在巨石如盤的仙女洗浴池,傳說天上的七仙女常到此洗澡,客家人又叫它“千金池”。
桃源的水有大寫意,亦有小工筆,四季皆景,濃淡相宜。水無石,則無以承載只能氾濫;石若無水,便沒了靈魂只待乾涸。
生長永遠是桃源最快樂的主題。流石岡邊的懸崖上,有一巨石如心,當地村民叫它”開心石”,也有叫“良心石”的。奇石上長了一棵千年古柞,長得根繁葉茂,多花多子。生長,讓石頭咧開了大嘴。此處“笑岩”十分象哲人尼采,告訴人們,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越要紮根更黑暗的深處,眼睛向上,把快樂放大。
望天丘是桃源梯田上的一頂皇冠,梯田成了水的傑作。這裡不見水塘,更無水庫。在這連綿無邊的萬畝梯田裡,水是個令人驚訝的三維水體。山有多高,水可以更高,竟然沒有水到不了的地方。
3
桃源景區與上猶接壤處有個伯公垇,伯公垇上有一個古米市和一段現存完整大石砌成的古商道,曾經是連接草林、大汾、營前、唐江贛南四大紅色圩場的“茶鹽古道”,大革命鬥爭時期擔綱過中央蘇區的糧食籌集。
我們來到伯公垇,山頂豁然開朗。一片百畝上下的古樹茶場,開滿茶花,灼灼其華。分水嶺上防火道岩石裸露,有如無牆的長城,聽說已規劃了國家森林步道工程,不久將修建“山脊上的國道”。
鶴坑砂子坳是古米市的一部分,古道茶亭遺址倘在,石臼、石水槽等依然躺在路邊歎著粗氣。村民告訴我,這個砂子坳又叫桃子窩。細一考究,發現這一帶光叫桃子窩的山溝就有上十處之多,大多是從宋元和明清時期,先後從廣東興寧北遷而來的客家人。在南屏山下有桃子坪、桃山崠、桃山裡,在梯嶺、鶴坑有桃子坑、桃子窩。可憐無數山,處處是桃源。
對田園土地,這裡的百姓有一種神祗般的膜拜。每年端午節前後,“舞草龍”“祈禾福”,是這桃源沿襲千年的鄉村盛典,村民們在梯田的上水口和下水口設立社壇,在水稻快要抽穗時,山寨裡的百姓為紀念開闢每一片梯田掄起第一鋤的“田伯公”,用稻草做成草龍,紮成五鼓或九鼓,從龍頭到龍尾用紅布聯成一條條“太平龍”,吹奏小調,唱起山歌跳起舞,連寺院裡的出家人也趕來過這“伯公節”,一同祈求雨順風調,五穀豐登,百業興旺!
寄身忘情在農家樂裡,吃著艾米果、相思葉、南瓜花、鋤頭草等桃源香噴噴的農家花蔬,說著桃源的金木水火土,胸中早“釀”出《風雨桃源》詩一壺,如酒:
大鄢泉邊關山月,左鞍桃源梯田風。
翩翩風車舞長袖,茶鹽古道萬里紅。
瀲灩空潭仙女去,轎子頂上臥蛟龍。
不知何處盤古寺,鷹盤山遠入雲峰。
(文/王以之 黃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