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張涵坤 報導:「姊妹學校締結計劃,已成貴州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品牌活動。目前,貴港已締結24對姊妹學校,按照相關部門規劃,下一步將繼續加大貴港學生、教師的交流力度,讓更多貴州學校與香港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在交流中提高教育水平,在互動中增進兩地互相了解,在合作中增強香港青少年對祖國的認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1月26日下午,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楚標學校校長、貴州省政協委員黃錦良在出席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也是他本次會議提案的核心內容。自 2015 年起,貴州省委統戰部與貴州省教育廳攜手,積極拓展港澳台海外資源,探索出一條通過貴港澳台各級各類學校締結姊妹學校之路,助力貴州教育事業發展。
貴州省政協委員黃錦良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本報記者 黃慶松 攝)
貴港姊妹學校交流互利互惠
黃錦良指出,就香港而言,特區政府教育局自2004年開始,積極推動兩地姊妹學校交流活動,更由2015/16學年起對學校提供每年12萬元專項津貼及專業支持,並於本學年起提高津貼到每校每年15萬元。根據特區政府教育局最新數字,已有超過640所中、小學及特殊學校與內地不同省市的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至於交流活動,則在層次和質量上均有顯着提昇。香港學生到內地考察,造訪姊妹學校並參與隨班上課等學習活動,不但能親身了解內地在文化、科技及其他領域的發展,還可與當地學生彼此交流學習,建立友誼。此外,香港教師藉觀課、評課、「 一課兩講 」和「 同題異教 」等不同教研活動,與姊妹學校同工緊密協作,得以就課程實踐和教學方法分享經驗和心得,從而切磋琢磨,令教學精益求精。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貴州的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大扶貧、大生態、大數據」三大發展戰略取得突破性進展,多民族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紅色旅遊、大國重器「天眼」等能夠增進港師生對貴州的了解,對國家的認同。
香港中小學有1,000 多所,尚有數百所學校未參與姊妹學校締結計劃,特區政府的倡導推動仍在持續。與其他沿海發達省市相比,在與香港已締結姊妹學校數量中,貴州所佔的比例相對較小。故此,除了交通、經濟發展現狀等客觀因素外,黃錦良建議,有必要投入更多資源,採取更加有效措施,展示社會經濟發展獨特性,增進與特區政府和教育機構聯繫,加大力度,鞏固和深化擴大交流合作的成果。 這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鞏固和深化現有姊妹學校交流的成果,使其在現有基礎上發揮更大作用,做到互利互惠,達至雙贏。二是,擴大貴港姊妹學校締結的數量,使這項活動擴展到更加廣泛的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集中的地區。
黃錦良建議,由貴州省委統戰部和教育廳牽頭,適時設立「姊妹學校交流合作基金」。在香港方面,除了特區政府教育局對參與姊妹學校締結計劃的中小學給予經常開支額度的資助,民間亦有熱心支持。如「香港貴州文化交流基金」於2016年成立,廣邀關心貴港兩地發展的熱心人士加入。貴州方面設立「姊妹學校交流合作基金」,旨在推動和支持相關交流活動。這個專項基金,可以採用政府出資和民間捐款相結合方式籌集。主要用於資助貴州師生前往香港參訪交流,以及因港澳台師生在貴州而舉辦的相關大型交流活動,並對在此範圍內達成的合作項目所需經費給予支持。
建議設置姊妹學校交流平台
他建議由貴州省教育廳牽頭負責,在貴州現有的教師培訓中心或條件完好的中學,設置相對固定的姊妹學校交流平台。這個平台,具備接待和轉介港澳台姊妹學校師生來貴交流條件,可提供相對獨立的課室、交流會場和舉辦聯歡活動的場地。可經常聯絡已經締結姊妹學校的各方教育機構,策劃、安排和落實需要在貴州舉辦的各類活動,包括互訪、交流會議、教師培訓、夏令營等。力爭做到小規模的交流活動不間斷,較大規模的活動每年舉辦一到兩次的程度。在香港,教聯會可以起到聯繫和推動促成作用,與這個平台保持經常聯繫並參與協助策劃。黃錦良表示,港教聯會願意就此與貴州教育局就這個平台的設立運作簽署相關的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