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今日热点

貴州代表團開放日:聚焦大脫貧、大數據、大生態

2019-03-08
来源:香港商报网
  
開放日會議現場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張麗 黃慶松 報導: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舉行開放日活動。在海內外83家媒體、142名記者的關注下,多位與會代表談脫貧攻堅、聊大數據、話生態文明。

  談脫貧:確保脫貧攻堅決戰之年的根本性勝利
 
  全國人大代表、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再勇說,去年一年貴州創下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1%,增速居全國第一;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8%,增速居全國第一; 農業增加值增長6.8%,增速居全國第一; 金融機構貸款餘額增長18.5%,增速均居全國第一。我們要進一步強化理論武裝,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走出一條「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發展新路,讓貴州的生態資源成為發展資源、生態要素成為發展要素、生態優勢成為發展優勢,生態財富成為發展財富,努力把好生態變成好產業、把好環境變成好生活,着力實現「生態價值、旅遊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遵義市市長魏樹旺說,貴州開展的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實施鄉村振興提供了不竭動力。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六盤水市市長李剛認為,發展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是建設百姓富、生態美多彩貴州新未來的有力抓手。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惠水縣濛江街道新民社區黨支部書記羅應和用搬遷民眾安居樂業的三張照片曬出了「滿滿」的幸福。「我們一定要守住幸福。」羅應和說,作為基層致富的帶頭人,我要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發揮帶領搬遷群眾致富脫貧的本領,着力做好產業配套、就業培訓、社區融入與管理服務等工作,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守住來之不易的幸福。

  聊數據:拥抱数字经济“钻石矿”
 
  在貴州代表團團組開放日現場,代表的一句話「確認過眼神,大數據就是貴州要找的『人』」讓現場響起一片掌聲和歡呼聲。
 
  貴州是中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大數據已經成為世界認識貴州的一張靚麗名片,省會貴陽正在奮力打造「中國數谷」。貴州積極開展一批國家級試點、試驗、示範,建成了一批支撐性、基礎性大數據設施,引進了一批世界級、標誌性大數據產業,培育了一批朝氣蓬勃、長勢喜人的本土大數據企業。
 
  數據顯示,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貴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貴州全省數字經濟增速連續3年排名中國笫一、數字經濟及其吸納就業增速連續三年排名中國第一,電信業務收入增速連續23個月排名中國第一,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連續5年增速超過30%。
 
  全國人大代表、全滿幫集團聯席總裁兼貨車幫首席執行官羅鵬說,貴州是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弄潮兒。以貴州大數據企業滿幫集團為例,2018年4月,滿幫集團在新一輪融資中估值超過60億美金,全年營收過百億,僅貴陽一地繳納稅款已超過1.5億元。「這樣一家在貴州本地發展起來的大數據企業,充分證明了貴州的大數據不是空談,是實幹興國,前途光明,大有可為。」

  話生態:提高「青山」轉化為「金山」效率
 
  「貴州旅遊扶貧的實踐證明『守住青山,方得金山』。」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師範大學國際旅遊文化學院院長殷紅梅表示,「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就是在綠色發展中實現鄉村振興。她建議,政府要出台旅遊資源資產化評估、核算標準或辦法,建立旅遊資源產權交易中心,提高「青山」轉化為「金山」的效率。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民族村村民楊昌芹告訴記者,她的家鄉赤水,已經形成了「山上種竹、林下養雞、水裡養魚、石頭上種石斛」的產業體系。「近些年來,依託良好的生態,也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嘗到了生態經濟的實惠。正是因為有這些生態產業的發展,赤水才成為貴州省第一個減貧摘帽的貧困縣。」
 
  對於貴州的未來,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發改委主任陳少波很是看好。他用「經濟增速連續兩年居中國第一」「中國西部地區第一個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綜合密度全國第一」「世界自然遺產數量居中國第一」等17個第一訴說了貴州的發展底氣。
 
  陳少波說,2018年是貴州的關鍵之年,2019年是決戰之年,2020年是決勝之年,回首2018年,決戰2019,相約2020。通過貴州各族人民的各族努力,貴州一定能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