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石阡縣大屯村黨支部書記周紹軍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慶松 報導:「農村發展大有可為,大屯村決定把老百姓凝聚起來,形成持續發展的能力,繼續擴大種茶麵積,讓土地變綠生金,讓貧困戶種茶脫貧,讓貧困戶的子子孫孫享受茶葉紅利。」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石阡縣大屯村黨支部書記周紹軍向記者介紹說。
石阡縣是貴州名副其實的茶葉生產大縣,現有茶葉種植面積36.47萬畝,年產量2.4萬噸,綜合產值23.76億元,是遠近聞名的「中國苔茶之鄉」、「苔茶發源地」。近年來,石阡縣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依託當地生態資源稟賦,以綠色和有機為突破口,打好生態牌,走上綠色路,整合茶樹資源,優化茶產業結構,促進茶產業轉型升級,有效促進了當地群眾增收,茶產業也成為了石阡縣脫貧攻堅助農增收的重要途徑。
周紹軍說,大屯村地處石阡縣龍塘鎮的偏遠山村,曾經是一個典型的窮窩窩。在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周紹軍建立起了大屯兆豊專業合作社,2016年又成立了石阡縣龍塘鎮大屯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村裡的貧困戶和其他茶農都以土地或茶葉入股的方式,聯結到合作社共同經營。
目前,全村豐產茶園已達1530畝,新植茶園500餘畝,涉及13個村民組206戶群眾。2018年,通過建立產業脫貧利益聯結機制,大屯村人均純收入達938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6180元,比2017年分別增收380元和350元,同比增長4.2%和6%,實現了「茶在林中、村在茶中」,推動實現了產業發展與群眾脫貧致富雙贏。
周紹軍告訴記者,去年,石阡縣將構建以茶葉為主導產業,果蔬葯(食用菌)、生態養殖、苗木苗圃等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1+3」農業產業體系,依託八個農村產業發展工作專班科學規劃、實地指導19個鄉鎮(街道)發展產業,幫助缺資金、缺技術、有正常勞動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今年他的「小目標」,就是決定把茶產業建成一條永遠持續的「子孫產業路」,把老百姓凝聚起來,形成持續發展的能力,讓大屯村的茶園實現大數據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