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現場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寇剛 報導:“燈影戲”、“小戲”、“老道情”……這些一度只停留在老一輩人記憶中的對於甘肅省環縣道情皮影戲的“昵稱”近期又火了起來。這得益於環縣道情皮影保護中心組織省級以上道情皮影戲傳承人和皮影雕刻傳承人,利用學校的第二課堂為中小學生們進行了道情演唱技藝講座和皮影雕刻技藝講座,以期以皮影進校園為手段,讓非遺獲得傳承。據悉,該講座平均每年約50個課時,先後共計6000多名師生參與了講座。
環縣道情皮影是一門古老的地方傳統藝術,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採取"借燈、傳影、配聲以演故事"的手段,"集中華皮影之大成,擷當地道情曲藝之精華",融民間音樂、美術和口傳文學為一體,成為當地人民傾訴情感、豐富文化生活和承擔祭祀、過關、還願、節慶等習俗的綜合性藝術。
皮影製作——鏤刻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這一人類文化瑰寶得以傳承,從2007年開始,環縣道情皮影保護中心同環縣縣教研室聯合編印了《環縣皮影欣賞》、《環縣道情音樂欣賞》兩本鄉土教材,下發全縣所有中小學試教。為全縣小學第二課堂開展鄉土教育提供了條件。自2016年起,在每年春季開學期間,提前部署、聯繫,先後聯合環縣環縣南關小學、環城小學和環縣陶窪子九年制學校,開展“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並利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活動,開展評比、成果驗收,為教育單位自行開展相關活動提供了經驗和書籍資料。
除開展講座外,環縣道情皮影保護中心還通過在學校設置宣傳展示欄、發放非遺書籍以及開展皮影雕刻大賽、主題演講大賽、道情表演唱活動、主題實物收集大賽等多項參與類評比活動,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皮影製作——畫稿
隨着大量外來文化的衝擊,以及民間藝人老齡化、保護資金不足、政策不健全等因素,使得以人的口傳身授為主要途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隨時存在“人亡藝亡”的危險。“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以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通過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學習、參與比賽、培訓教育,增強師生對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豪感、榮譽感,培養學生對當地傳統文化的興趣,可更好的傳承、弘揚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化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