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林麗青 報導:人群宮頸癌篩查模式是宮頸癌防治領域的熱點問題。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創新地開展宮頸癌自取樣篩查模式,讓宮頸癌的篩查變得方便可及。記者從23日召開的專家研討會上獲悉,經過全國多中心的研究證實,自取樣的檢測效果與醫生的檢測效果是一樣的,而且互聯網方式的篩查也是可行的,這為我國擴大宮頸癌篩查的覆蓋面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之一。在中國,每年宮頸癌新發病例10.2萬,死亡病例3.1萬。但中國宮頸癌篩查的覆蓋率整體偏低,城市女性篩查率約為25.2%,農村女性篩查率約為18.0%。昂貴的篩查費用、工作量巨大、醫療資源匱乏、參與篩查便捷性不足等問題制約了宮頸癌篩查的廣覆蓋。為探索適合我國宮頸癌防治的有效途徑、早期診斷方法及合理的干預措施,北大深圳醫院婦產中心吳瑞芳教授團隊與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等單位合作,建立了以自取樣HPV檢測與固體樣本轉運為核心技術的宮頸癌防治模式。
這項由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立項,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牽頭的「自取樣HPV檢測為宮頸癌初篩方案的多中心研究(CHIMUST)」,是一項全國多中心、跨平台交叉比對的人群子宮頸癌篩查項目。參加單位包括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北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內蒙古烏審旗人民醫院等。從北京、江西、河北、湖北、廣東、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6個篩查現場,募集過去3年內沒有進行過子宮頸癌篩查的萬名女性進行篩查。篩查現場覆蓋了我國南北,冷熱、濕度不同環境及感染率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的宮頸癌易感人群。
研究結果顯示:自取樣篩查+以PCR為基礎的HPV檢測,可以獲得和醫生檢測同樣的檢測效果;而且進一步驗證了固體轉運卡作為篩查樣本轉運的載體是可行的,這樣就簡化了樣本轉運的程序。
北大深圳醫院婦產中心吳瑞芳教授
吳瑞芳教授介紹稱,建立的宮頸癌篩查的網絡模式,也使篩查更加便捷、精準和高效。也就是說,受檢者可通過網上申請預約獲得採樣盒,只需按指導手冊進行自取樣,然後通知快遞上門取件即可。樣本回到門診實驗室後,由工作人員進行檢測,之後受檢者將通過其個人手機接收推送的電子檢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