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林彬彬 報導:日前,由興業銀行引進翻譯的國際可持續銀行領域前沿著作——《可持續銀行:金融機構的社會與環境影響管理》由中國環境出版社付梓出版。該書以完整闡述可持續金融系統與可持續銀行實踐為主題,是《赤道原則與銀行可持續發展》系列叢書之一,有效填補了國內可持續銀行實踐領域的論著空白,也是興業銀行《赤道原則與銀行可持續發展》課題組繼2017年9月出版《從綠到金:基於赤道原則的銀行可持續發展實證研究》專著之後完成的又一力作。
該書的英文原著作者為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可持續金融首席研究員、加拿大出口發展環境金融主席Olaf Weber教授和滑鐵盧大學應對氣候變化中心主任、加拿大聯邦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專家團主席Blair Feltmate教授。作為興業銀行首次引進和翻譯的外文著作,該書以國際視角全面覆蓋了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前沿理論與實踐,包括傳統銀行的可持續金融實踐、新興的社會責任投資、社會銀行以及影響力投資等,同時作為直接的戰略管理建議,充分囊括了可持續金融的產品形態、商業模式以及管理方法,為全球銀行業展開了一幅可持續銀行的全景圖,這些極可能成為未來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的主要發展趨勢與主流形態,在豐富國內可持續金融體系、啟發可持續金融產品創新、拓展可持續銀行的業務邊界等方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也為整個金融業重塑造福全社會的金融力量提供指引和方向。
當前,在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九大報告更是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決定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並強調倚重市場機制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為金融業在促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激活市場機制中發揮關鍵作用指明了方向。
作為國內可持續銀行和綠色金融先行者,興業銀行從2006年率先開創綠色金融業務,到2008年自願採納赤道原則成為國內首家赤道銀行,再到形成涵蓋綠色融資、綠色租賃、綠色信託、綠色基金、綠色理財、綠色消費等多個業務種類的集團化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體系,綠色金融已悄然成為興業銀行一塊閃亮的「招牌」,興業銀行也通過10多年的創新探索,走出了一條「寓義於利、由綠到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截至2019年3月末,該行已累計對1090筆項目開展赤道原則適用性判斷,其中適用赤道原則的項目共計418筆,所涉項目總投資為18169億元;同時累計為17636家企業提供綠色金融融資18584億元,融資餘額8861億元,所支持的項目可實現每年節約標準煤2984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8422萬噸,年節水4.10億噸。
「興業銀行在可持續金融領域的率先探索與持續耕耘實踐,不僅體現了興業銀行履行『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為經濟建設多做貢獻』崇高使命和擔當,也展現了興業銀行追尋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家國情懷。正是有這份國家情懷,興業銀行堅持『寓義於利』,一直奉行將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行為相結合,在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助力社會與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在該書出版《序言》里寫道。同時,該行也希望通過此書,吸引更多人對可持續金融的關注,也進一步了解金融行業在現代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可作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