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山西 > 今日热点

山西清徐縣重拳出擊打響碧水藍天保衞戰

2019-07-0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王利萍 報導:仲夏時節,行走在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的縣城鄉村、大街小巷、公園湖畔,一幅綠樹成蔭、花草爭豔、清風徐來、碧水藍天的美麗畫卷呈現在記者面前。
 
  清徐縣作為太原都市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以焦炭、暖氣片、洗煤、金屬鎂等傳統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倚重化、初級化、剛性化的產業結構成為該縣的突出問題,致使全縣整體環境承載能力相對薄弱,生態環保工作飽受詬病。為了實現轉型發展,近年來,該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以「減煤、控車、抑塵、治源、增綠」為重點工作,攥緊拳頭,利劍出擊,發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污染防治攻堅戰。
 
  6月27日,清徐縣委書記王琳玉說:「作為一個資源型產業佔主導地位的工業大縣,我們忠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問題導向,靶向攻堅,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硬的舉措,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衞戰,努力探索資源型地區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的新路子。」
 
  加強工業污染治理  取締和拆除不達標企業
 
生態文明建設媒體行記者走進清徐縣採訪報導
 
  清徐縣按照「整體退出轉型一批、關停取締一批」的思路,先後組織數次集中行動,對66個非法涉煤企業和堆煤場,50個土小企業予以強製取締和拆除。對摸排甄別出的370家「散亂污」企業,將其中71家有條件治理的企業列入規範類,完善其環保設施,對不具備治理條件的299家散亂汙企業,按照「兩斷三清」標準予以取締。同時,持續壓縮洗煤企業數量,大幅度削減洗選產能,引導煤炭洗選企業,特別是設計產能60萬噸以下的洗煤企業在7月底前完成轉型。縣委縣政府痛下決心,對迎憲焦化「服役」十七年的煙囪進行拆除,轉而發展綠色環保的康養教育產業,進行產業升級。
 
  通過制定針對性政策措施,該縣按照國家最嚴標準倒逼鑄造企業加大智慧改造、綠色改造、技術改造力度,使這些企業生產工藝水準不斷提升,有效增強了企業競爭力和活力。目前,全縣鑄鐵暖氣片企業由最高時期的50多家已縮減至5家。
 
  該縣積極推進煤改氣、煤改電、鍋爐置換、工業企業提標改造和麵源污染治理等工作,目前,全縣所有工業企業的燃煤鍋爐、工業窯爐已全部完成清潔化改造,尤其是鋼鐵、焦化企業主要污染物穩定達到特別排放限值,縣域內整體污染物排放大幅減少。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佈局精細化工迴圈產業園
 

太原市迴圈經濟環衞產業示範基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施工現場
 
  清徐縣焦化產業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逐步發展壯大,產值、稅收佔全縣比重的一半以上。在轉型發展過程中,該縣按照「上大關小」「建新拆舊」「退城入園」的原則,在全市削減、優化產能佈局的基礎上,堅決執行國家環保和產業發展的剛性約束,按照「以化領焦」的路徑佈局清徐精細化工迴圈產業園。
 
  園區從起步開始,就始終按照「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集成化」的定位和「裝備一流、環保一流、能耗一流」的標準,全面發展以針狀焦、石墨電極、高端碳材料、乙二醇、LNG、合成氨、二甲醚等為主的新材料新能源產業。新建項目的環保投資將佔到項目總投資的近30%,噸焦排放量和單位能耗將大幅度降低,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的要求。園區內污水統一深度處理,實現零排放,同時採取筒倉儲存、封閉式管帶輸送設施,打造煤焦不落地、生產清潔化、廠區園林化的高標準示範園區。
 
  清徐縣縣長王劍峰說:「焦化企業的關停轉型是該縣轉型發展中的一個縮影,它背後反映的是清徐縣堅決承擔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

  開展大氣污染和水環境治理 綠色成為清徐的底色
 
清徐縣城吳柳入汾口治理工程
 
  清徐縣堅持空氣品質改善優先原則,抓源頭治理,制定了揚塵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全縣集中力量,打響了工地揚塵、裸露地面、城鄉結合部及通往渣土場道路、渣土消納場、建築垃圾渣土清運、全城大清洗、工業揚塵等7個專項整治攻堅戰。建長效機制,嚴格執行「六個百分百」要求,強化施工工地揚塵管控機制。同時開展散煤治理工作,共改造散戶7.2萬戶,社區改氣0.3722萬戶,集中供暖3.17萬戶,拆除、停用2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534台。
 
  在水環境治理工作中,該縣嚴格開展工業廢水治理,積極推進縣城汙水處理廠二期及一期提標改造,加快18個村莊小型生活汙水處理等改善水質設施建設。加快自流井清汙分流工程和九鬥退水渠截汙工程,完善相關污水收集管網建設。繼續採用控源、截汙、整坡、清淤等有效措施,開展了汾河、瀟河、東湖退水渠等17條河渠的治理,黑臭水體和斷面水質得到有效改善。
 
  目前,綠色已經成為清徐縣的底色。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