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特别报道

戰鬥老英雄張富清之新聞的發現

2019-07-06
来源:香港商报网

6月13日張孺海同志在來鳳醫院再次探望張富清

 
  【香港商報網訊】近日本報記者采訪了湖北日報傳媒集團特別傳媒常務副總編輯張孺海,戰鬥英雄張富清故事率先發現者,老人事跡的推介者、宣傳者之一,本報記者從全新角度了解這位深藏功與名的共產黨員、戰鬥英雄。
 
  張孺海老家在來鳳縣百福司鎮,這曾是張富清工作過的地方。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百福司鎮叫卯洞公社。在那兒生活了十六年的張孺海,恰巧與張富清的小女兒張健榮、小兒子張健全是初中和高中同學。因此,這樣的機緣為這段重大典型事跡的發現埋下了種子。
 
  新聞嗅覺加機緣
 
  張孺海說,新聞的發現還要源於他與張健全的一次家常嘮嗑。2018年12月中旬的一天,張健全打電話給他,聊到工作和生活瑣事,無意中說起在退役軍人普查登記時才發現父親竟然是戰鬥英雄,有軍功章和立功證書。張孺海憑著一種職業敏感性察覺到這裏面肯定有故事,便決意對事實的真實性與准確性進行核查。
 
  臘月二十九,張孺海回到老家,問候張健全家人以後,張健全便把老爺子的「寶貝」拿給他看,泛黃的證書和獎章,讓他們確認了其真實性和准確性。正月初八回到武漢上班的張孺海便約了同事楚天都市報副總編輯胡成和湖北日報高級記者張歐亞商量這個重大新聞線索。張孺海認為其新聞價值在於:張富清是一個重大典型!這不只是一個好人好事,也不僅僅是一個戰鬥英雄的傳奇故事,他身上展現的是當代軍人及退役轉業軍人的精神風貌,展現的是一位老共產黨員的人格力量!
 
  由於自己已不在新聞采訪一線,張孺海便責成胡成、張歐亞帶楚天都市報宜昌站負責人劉俊華第二天即赴來鳳采訪。
 
  深藏功與名的戰鬥老英雄
 

張孺海與火箭文工團團長周煒和張富清大兒子張健國、孫女張然在一起(自左至右)
 
  張富清老人本就不讓兒女們在外面說,更不願自己說起往事,如果不是因為退伍軍人信息采集,95歲戰鬥英雄張富清的功名,可能要一直深藏在來鳳縣一個普通家庭的舊皮箱中,深藏60多年一直不為人知。
 
  因此為了能當面采訪到老人,正月初十,記者以拜訪探望的名義踏進了這個簡陋而樸實的家門。老人以向領導匯報的方式,談起軍功章和立功證書的由來。
 
  在第一次報道見報以後,張健全第二天把寫張富清故事的報紙拿給老爺子看,卻受到了父親的責怪,老爺子本以為之前的采訪是給領導匯報,不想卻登到報紙上去了。此後便不願再接受記者采訪,還是有人告訴老人:您過去為黨和人民立下了戰功,如果現在你把過去的故事講出來,也是為黨和人民立下新功啊,這也是黨組織的要求。這樣老爺子才敞開心扉,打開話匣子。
 
  少時記憶中的張富清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那個高山峽穀間,酉水河畔的小鎮,僅54公里距離的盤山公路到縣城卻要四個小時,張富清就是在那裏當公社革委會副主任。
 
  對自我近乎苛刻的要求,使張富清一輩子在副職的崗位上而無怨無悔,副區長、副主任、副局長、副行長,從部隊回到地方,直至離休,幾十年都是一個副科級幹部。張富清對家庭的要求也是同樣的嚴苛,為了推進工作,他首先裁掉了自己夫人的工作,1975年,他讓大兒子下放到最艱苦的林場勞動,住的是岩洞。
 

張孺海和幾個中學同學探望張富清。左一為張健全,左二為張孺海
 
  張富清清廉到令人無法相信,1980年從卯洞公社調到縣外貿局,搬家時除了幾床被子,就是一個用木板釘的箱子,這就是他家的全部家當!在今天兩老住的房間,也仍然沒有一件值錢的家具!公社的聯系點是最偏遠的高洞管理區,距鎮上有二三十公裏,不通公路,全靠步行,張富清下鄉全穿草鞋,因為爬山輕松,蹚水方便,不知穿爛了多少雙草鞋,一次為在當地供銷社買草鞋,由於供銷社把沒有鞋帶的草鞋賣給群眾,他狠狠地批評了供銷社的同志,要求立即整改,絕不能這樣忽悠群眾!
 
  1979年,張孺海他們參加了高考,通過上學讀書都找到了各自的工作。從張富清的子女身上看不見也感覺不到一絲幹部子弟的氣息。張健全當了教師,後來從事了行政工作,張健榮當了護士,一直在醫院工作,大哥張健國也一直靠自己在教育界打拚,直至退休都有良好的口碑。這裏不得不說的是大姐,她患病身有殘疾,有時候尚不能自理,但她的一切都是兩個老人照看照顧撫養,幾十年如一日,作為老幹部的張富清從來沒有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那怕是向同事求助都沒有過一次,就是這樣,兩老終生養育著自己患病的大女兒。
 
  張富清一家三代人有六名共產黨員,而且在各自的崗位都表現優秀,有著良好的操守,這不能不說是繼承了老人家的光榮傳統,老人的言傳身教,良好家風,幫助了他們成長,鑄就了他們的成才。
 
  張孺海說,張富清這個重大典型的推出,本集團立下了首功,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同事們接力努力的結果,是集團黨委正確領導與安排部署,是同志們的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換來的,自己只不過是整個報道鏈條中的一個環節,做了一個老新聞工作者應該做的事情,相比於張富清老人幾十年深藏功名的確不足掛齒。我們在致敬張富清老英雄時,也向發現和推出這一典型人物的媒體人致敬!(李映華 張丙芬)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