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北京 > 今日热点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3年承載340餘項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2019-08-2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楊凌雲 報導:8月22日,記者從北京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獲悉,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也稱北京亦庄)抓住前沿、顛覆、填補空白、解決「卡脖子」等領域的關健技術,聚焦「中關村科學城、昌平未來科技城、懷柔科學城」(簡稱「三城」)科技成果,通過「政府簽約落地、孵化載體承接、企業自主對接」等多種方式,加強精準對接,優化服務環境,完善承載條件,積極承接科技成果落地轉化,近三年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項目數量總計達340餘項。
 
  在今年的「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北京亦庄會場上,數字光芯獨立自主研發的新型工業數字光芯片引起諸多觀眾駐足觀看。這款芯片可用於工業數字曝光、用來形成電路板上的電路圖和芯片上的晶體管圖案,具有1000萬像素分辨率,性能已達國外同樣用途產品的5倍。落地北京亦庄後,2020年有望提升到4000萬像素,並實現設計、流片、封裝、測試集成、設備、工藝的全產業鏈自主可控,在關鍵指標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數字光芯驚艷「出道」的背後,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中試基地招商方式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縮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對接「三城」高校,發現了來自中科院的這一項目的中試需求,依託已經掛牌的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製造與驗證中試基地,將項目吸引並落戶,幫助企業跨越了從實驗室到規模生產的「達爾文之海」。
 
  據介紹,目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形成了「政府簽約落地、孵化載體承接、企業自主對接」三種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落地的轉化方式,近三年落地項目數量總計340餘項。2019年上半年,更是與「三城」不斷深化合作,持續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
 
  數據背後,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上有源頭,下有落地」為指導,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上的持續發力:進一步加強精準對接,讓科技成果「找得到」;着力優化服務環境,讓科技成果「引得來」;全力完善承載條件,讓科技成果「落得下」。
 
  為讓科技成果「找得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強精準對接,持續強化政府間合作,聯合海淀區各出資1500萬元,參與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設立,攻關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與中關村聯合出台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政策,採用1:1配套方式,共同支持生物醫藥項目在開發區轉化落地。持續拓寬與高校院所間的合作渠道,牽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中心與北大、清華等7家北京高等學校高精尖創新中心開展對接工作,建立成果轉化項目庫,入庫項目達611項;與首都醫科大學協議推進首都醫科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一首科醫谷落地開發區;加快推進中關村前沿技術創新中心(亦庄)建設。
 
  為讓科技成果「引得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先導基地,聚焦「三城」科技成果,抓住前沿、顛覆、填補空白、解決「卡脖子」等領域的關健技術,突出高端研發在海淀區、成果轉化首站在亦庄,通過空間、基金、政策等支持手段,吸引成果落地。不僅如此,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還擴容科技基金,修訂發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創新基金管理辦法》,將科技基金規模從每年2億元擴增至5億元為讓科技成果「落得下」,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推進20個技術創新中心建設,以四大主導產業為驅動,依託區內中芯國際、京東方、泰德、北京奔馳、北汽新能源等龍頭企業、戰略性新興企業,主動對接三大科學城,聯合國內外重點高校及科研院所,政產學研用相結合,在集成電路製造、互聯網關鍵技術、新型顯示技術、微機電系統、基因技術、醫療器械、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無人科技、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領域,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合作,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目前已有15家創新中心實現掛牌,年內將實現大數據經濟技術創新中心、生命健康產業創新中心等5家創新中心掛牌,重點推進智能製造、微機電系統等3家創新中心進入市級行列。推進10個中試基地建設以市場為導向,通過引導建設、定製廠房等方式,掛牌建設一批規模化中試基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已掛牌新能源汽車整車研發、創新輔料製劑等6家中試基地。
 
  未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將聚焦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繼續深耕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推動完善和發佈實施《關於共同建設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先導基地的行動方案》,把先導基地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創新資源影響力的科技成果轉化中樞;打造20個掌握行業關鍵技術、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家級、市級創新中心,實現與源頭性機構的資源嫁接與創新協同;擴大中試基地規模,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特色載體,推動臨床研究醫院建設,支持建設標準廠房、通用類研發用房,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承載能力;做優創新配套服務,通過搭建應用場景、打造科技金融支撐體系、升級服務平合、進一步細化政策等措施,優化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環境,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區。
 
  打破技術封鎖   攻關國家級戰略性「卡脖子」技術
 
  在回答本報記者關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解決「卡脖子」技術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的問題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委員、管委會陳小男表示,北京經技術開發區一方面通過發揮區內龍頭企業的科研創造能力,一方面聯合國家有關科研院所和高校,針對產業發展瓶頸和技術壁壘,組織企業和科研機構合力攻關國家戰略性「卡脖子」關鍵技術問題,真正掌握核心技術,以此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據陳小男介紹,目前北經濟技術開發區對「卡脖子」技術的攻克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技術領域,並依託中芯國際、京東方等有關龍頭企業,完成了對集成電路技術、新型顯示技術等戰略性「卡脖子」關鍵技術的攻關。
 
  港金融業可對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基金
 
  陳小男同時表示,目前該區正在大力進行科創中心創建,香港在金融方面具有優勢,未來在科技基金合作方面可與香港金融界進行合作。目前,該區科技基金規模已由每年2億元擴增至5億元。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