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王曉蕾 報導:29日下午,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深圳市城市發展研究中心、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都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中國能源組等多家研究機構聯合發佈了《深圳市碳排放達峰、空氣質量達標、經濟高質量增長協同「三達」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由能源基金會支持,深圳市原副市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唐傑教授牽頭,多位專家學者組成的課題組完成。據悉,《研究報告》研究了大氣污染物和碳排放之間同根同源特性。深圳市碳排放和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表現出顯著的同根同源性,電力、製造業、交通部門是兩類排放共同的主要來源,這三個部門合計貢獻了市內碳排放總量的87.6%、PM2.5污染的75.0%,也是協同治理的關鍵領域。在推動深圳碳排放變化的驅動因素中,能源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最為突出。
研究發現,開展碳排放達峰與空氣質量達標協同治理與實現產業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是一致的。深圳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同時,實現了生態環境質量的明顯改善,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同共進的發展道路。研究分析表明,深圳市人口增長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驅動碳排放增長45.6%,但產業結構升級和能源效率提高發揮顯著抑制效應,抑制了35.7%的碳排放增長,將碳排放年均增長率控制在1.9%。
通過實施碳排放和大氣污染物排放協同控制,2020年深圳將率先實現碳排放達峰並將PM2.5年均濃度削減至25微克/立方米;2030年深圳人均碳排放將達到全球大中城市的領先水平,PM2.5年均濃度進一步降低至17微克/立方米;同時協同減排和統籌優化還將顯著降低城市總體減排成本。但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受到信息孤立、管理分割、溝通協商機制欠缺等問題的嚴重製約,需要進一步研究跨部門、多渠道的信息資源共享以及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與協調。
作為一個高速成長、人口超千萬的現代化工業化大都市。深圳十年間人均GDP從兩百美元到了近三萬美元,產業創新走到了世界前列,在製造業佔比仍遠高於世界著名大都市時,人均碳排放只有7.5噸,空氣質量指數從十多年前一百多,下降到了去年的26微克以下,充分說明,只要目標明確,措施得當,應對氣候變化和治理環境污染是可以同時達到的目標。與此同時可以推動產業持續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豐富了「綠水青山」變成實在「金山銀山」的重要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