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今日热点

四川鹽亭:蠶桑產業走出創新發展路

2019-10-15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四川鹽亭縣,栽桑養蠶歷史悠久,蠶絲文化源遠流長,是蠶桑絲綢發源地。近年來,鹽亭深耕蠶桑文化,依託優勢資源,制定蠶桑絲綢產業發展規劃,確定「到2020年,全縣新建桑園3萬畝」的發展目標,精準定位進行產業布局,緊鑼密鼓建設蠶桑產業園區,龍頭企業和專合組織帶頭引領規模化經營。古老的蠶桑產業,正蓄勢「破繭成蝶」,成為朝陽產業!

 
  資源富集  追溯蠶桑歷史文化
 
  作為嫘祖故里的鹽亭,早就因蠶絲聞名於世,從唐代絲織業盛極一時開始,延至宋、元、明時期,當時即為川北繭絲綢貿易集散地。蠶桑產業發展風生水起的背後,是鹽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日照強,晝夜溫差大,通風乾燥,利於桑樹營養物質積累;養蠶所需的光線、溫度、濕度等氣象要素分佈均勻。據鹽亭縣建設科調查,《四川蠶桑改進史》記載:民國元年全縣產繭四千餘擔,到十五、六年最高產繭達一萬二千餘擔;「繭絲大王」吳家義在麻秧場自辦繭庄、絲廠,所產「元寶牌」細絲歷屬上海市場暢銷貨;民國二十三年,何希唐籌集私資,在城內創辦第一個改良蠶種制種場;民國三十四年,安佛寺一帶是東路絲集散地,家家養蠶,戶戶繅絲……解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蠶桑絲綢業,制定一系列方針政策,指導扶持農民栽桑養蠶,投資興辦絲綢加工企業,使蠶桑絲綢業一度成為農民增收、工業增效、財政增收的支柱。
 
  據了解,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鹽亭縣絲綢企業多達32家,生絲、綢緞及其他絲綢產品產量創歷史最高水平,繭絲綢行業上交財政利稅達縣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2017年,「四川鹽亭嫘祖蠶桑生產系統」被農業部認定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反映鹽亭蠶桑民俗文化的「蠶絲祖神傳說」、「蠶姑廟會」、「耍蠶龍」、「桃子龍」、「水龍」,已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搶佔先機  聚力發展蠶桑產業
 
  根據《綿陽市現代農業重點產業、主導產品及空間布局方案》,鹽亭縣制定蠶桑產業發展規劃,鹽亭出台《現代農業特色主導產業行動方案》、《鹽亭縣蠶桑絲綢及中藥材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8-2020年)》,力爭到2020年,全縣新建桑園3萬畝,建成萬畝嫘祖蠶桑產業融合示範園區1個,創「三品一標」3個,實現蠶桑絲綢業融合總產值4億元。在「路線圖」的指引下,絲源桑海蠶桑產業融合示範園區開始啟動,園區範圍包括高燈、金雞兩個鄉鎮,計劃建設桑園面積5000畝。截止今年8月,園區已建桑園2000畝,完成40%。
 
  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蠶桑產業發展「主力」。為此,鹽亭通過龍頭企業示範引領帶動,促進蠶桑產業規模化發展。截止今年8月,綿陽嫘桑緣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億尚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綿陽嫘祖蠶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等近15家企業、專合組織,分別在金雞、高燈、兩河、洗澤、黃甸、來龍、茶亭等鄉鎮,新建桑園4000餘畝,新建標準化蠶房近7000平方米。

 
  多點發力  打造蠶桑全產業鏈
 
  初秋時節,走進鹽亭縣金雞鎮啟文村,連綿成片的果樹綠染大地, 令人心曠神怡。不遠處的蠶桑主題農家樂里,以品桑芽茶、吃蠶桑宴、喝桑椹酒、採摘桑椹、體驗採桑養蠶等蠶桑文化為特色,吸引各方遊客前來休閑旅遊。
 
  「我們流轉土地800畝,新建茶用桑園、果葉兼用桑園、蠶用桑園,引進桂優62、強桑1號、川桑826等20多個桑品種。」綿陽嫘桑緣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模式經營,不僅利用果用桑園開展桑果採摘銷售,利用葉用桑園養蠶產繭,利用桑園開展林下養殖生態土雞、生態鴨、生態鵝,還開發生產桑芽茶、桑葉茶和桑椹酒,建設蠶桑主題農家樂等,延長了蠶桑產業鏈,提高蠶桑整體效益。2018年,實現產值 500萬元。
 
  據悉,如今在鹽亭,種桑養蠶蔚然成風。目前,全縣具有年加工鮮繭600噸、生絲140噸、綢緞30萬米、桑葉茶30噸生產能力的蠶桑產品加工企業已達到5家,通過探索創新、多點發力,多元化發展蠶桑產業,提升產業競爭力,持續帶動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促進當地農戶增收致富。(張麗 張寶杉 袁繼紅)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