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苏 > 今日热点

外國友人走進「江海門戶」海門 發現江蘇之美

2019-10-27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10月26-27日,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南通市委宣傳部、海門市委宣傳部承辦的「發現江蘇」外籍人士採風活動走進魅力海門。來自法國、英國、巴西、俄羅斯、愛爾蘭、烏克蘭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二十多位在江蘇工作、生活的外籍友人及中央、省市及港澳駐蘇媒體記者,共同感受狀元故里風采、體驗江海文化魅力。
 
  在活動開幕式上,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力群表示,海門與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700多家外資企業落地生根,宜居幸福的生活和務實創業的環境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常駐海門。希望通過此次「發現江蘇」活動,幫助更多的外國朋友與江蘇文化親密接觸,與江蘇人民快樂交流。他真誠期待各位外國友人和媒體把各位嘉賓眼中的美好江蘇、魅力海門記錄下來,並分享給國內外朋友,讓宜游宜居宜業的海門走向世界,讓更多的朋友感知海門、圓夢江蘇。
 
外國友人在張謇頤生文博園參觀
 
  品佳釀 聽古曲 體驗中國傳統高雅藝術
 
  開幕式一結束,中外友人便來到位於海門常樂頤生酒廠的張謇頤生文博園參觀。這裡是清末狀元、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張謇的故鄉。100多前,張謇在家鄉興實業、辦教育,創立了一大批企業,海門頤生酒廠便是其中之一。頤生酒為中國制酒業摘得世博會首金,比茅台酒獲獎還要早9年。
 
  頤生文博園包括頤生酒文化博物館、體驗館、百年老窖池群、傳統釀造技藝展示館、秘方展示館、公共藝術空間以及葯食同源種植園、百葯園、生態種植園和教育實踐基地等,再現了當年頤生酒廠的釀造工藝。在活動中,外國友人饒有興趣地品嘗非遺佳釀,甚至購買了頤生米酒作為紀念。在陶藝館,揉泥、拉坯、修坯等多道工序體驗製作讓外國友人樂此不疲。據介紹,1910年,張謇還在江西省創辦中國歷史上第一所陶瓷專業學校——中國陶業學堂。
 
  華燈初上,外國友人前往海門江海小劇院欣賞了由中國當代著名斫琴家,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梅庵琴派傳承人倪詩韻帶來的古琴名曲欣賞。線條古樸、外形秀氣的古琴,和着細膩低沉、空靈幽遠的琴音,讓外國友人第一次親身感受到中國傳統高雅藝術的魅力。吳儂軟語的海門山歌則以優美樸實,清新流暢的曲調再次讓國際友人感受到鮮明的地域特色,讓中外嘉賓彷彿看到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人們辛勤勞作、幸福生活的情景,以及追江趕海,開拓奮進的精神面貌。
 
外國友人聆聽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梅庵琴派古琴名曲
 
  「千百年來,江與海的激情碰撞,沖積沉澱,孕育了1149平方公里的秀美田園。」海門市長郭曉敏介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海門山歌多次晉京演出,沈綉精品被作為國禮贈送外國元首。
 
  看故事 學刺繡 感受中國經濟發展脈搏
 
  海門經濟發達產業興旺,擁有建築、家紡、裝備製造三大千億級產業。27日上午,外國友人來到家紡產業製造基地——海門疊石橋國際家紡城。這裡是中國唯一的現代化、國際化家紡專業大市場。一萬多間商鋪,一千多種家紡產品,龐大的產業體量和市場線上線下年銷售額超千億元的業績讓中外賓客們嘆為觀止。
 
  來自巴基斯坦的Saad Ur Reham則快速記下各個家紡面料公司的聯繫方式,他興奮地說,「一帶一路」讓巴基斯坦和中國更緊密了,家紡肯定會在巴基斯坦大有商機。
 
  在疊石橋國際家紡城核心區域內的中國家紡博物館,琳琅滿目的家紡產品讓來自英國的教師Gerry Breet驚嘆連連,沒想到全家天天要用的床單,就是出產自這裡,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中國家紡博物館採用聲、光、電相結合的現代先進展陳技術全面演繹了海門疊石橋家紡人30多年海內外的創業歷程,陳列了數十件華夏文明刺繡藝術瑰寶,展示了上百件(套)設計新穎、獨具匠心的時尚家紡精品,詮釋了中國家紡轉型跨越、提檔升級發展之路。
 
外國友人體驗中國傳統刺繡
 
  來中國進行項目交流的法國科學家David Gomez說,人人都說法國是世界時尚之都,可海門家紡精美的設計理念和高超的紡織工藝水平,讓人覺得這裡才是世界家居的時尚中心。
 
  兩天時間的「江海門戶,吳越風韻」之行,讓國際友人在走訪、體驗、互動、交流等多種方式中,真切感受到海門人民生活水平的「高」轉變和海門「高」昂奮發的城市精神。海門市長郭曉敏表示,百萬海門人民秉承張謇先生「強毅力行」的開拓精神,搶抓機遇,追江趕海,開拓奮進,始終挺立於改革開放的潮頭,走在經濟社會發展前列。(杜林、趙振華)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