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蘇偉 報導:近年來,中國智慧醫療的市場需求正在不斷擴大。據預測,2020年中國智慧醫療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智慧醫療給醫療行業所帶來的全新可能性,並加速相關技術的落地使用。
博聞創意會展統籌
11月13日,由博聞創意會展統籌組織的“第二十一屆高交會智慧醫療健康展”在會展中心2號館隆重開幕。這是一個瞭解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上佳視窗,緊跟5G智慧醫療、AI+醫療、可穿戴醫療、醫療大資料、醫療機器人、智慧養老等醫療行業熱點,重點展示國內外企業在智慧醫療以及大健康領域的新突破,彙聚了醫療行業知名品牌及全球買家,將全面呈現智慧醫療健康全產業鏈的技術、產品及服務。
高交會智慧醫療健康展是為了回應中央及地方政府關於智慧醫療的深化改革政策,順應“互聯網+醫療大健康”的時代潮流,以華南成熟的電子產業集聚,高新技術科技產學研一體化為依託,于2015年創立了專注於移動醫療、致力於個人健康、打造“家庭-醫療機構-社康-醫院”生態醫療圈,展示智慧醫療健康在科技領域新突破的專業展覽會,現場更有“2019高交會智慧醫療健康專題發佈會”活動,是華南醫療行業內專業的醫療採購貿易平臺、企業形象發佈地以及專業資訊集散地和學術、技術交流平臺。
在今年的展會現場,“驚豔”於5G、AI、可穿戴、區塊鏈、大資料等新興技術為醫療行業帶來的巨大變革與高科技應用,小e梳理了2020年智慧醫療行業的五大發展趨勢,一起來探尋下:
7.57萬億!5G智慧醫療終於來了
10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95家省部級醫院、中國醫學裝備協會、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華為正式聯合發佈了《基於5G技術的醫院網路建設標準》,與此同時,“國家遠端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醫療5G網路建設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這標誌著醫療健康行業的數位化正在加速發展,也標誌著5G網路將成為中國醫療體系的新一代網路基礎設施。
5G正在改變千行百業。應用5G 技術可為醫療行業提供大資料量醫學影像的傳輸、低時延高可靠性的網路保障、移動化的網路覆蓋能力、海量醫療設備連接,以及高效的本地化計算能力等。5G賦能醫療健康將在醫療檢測與護理、醫療診斷與指導、遠端醫療操控等方面帶來創新應用。例如今年9月,全球首例多點協同5G遠端多學科機器人手術試驗在京完成。
目前看來,發展“遠端醫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我國人口占全球的22%,但是醫療衛生資源卻僅占全球的2%,造成醫療服務供給不足的現狀。而5G智慧醫療的推廣應用有望緩解我國醫療資源配置存在的矛盾,加速醫療升級,科技創新造福百姓,大健康時代正來臨。
有資料顯示,預計由5G技術推動的全球醫療市場銷售額到2035年超過1.1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57萬億元),占其時全球5G經濟規模的9%左右。未來,運營商和設備製造商將在醫療領域構建更多的合作和創新,將有更多的智慧醫療項目落地開花,另外,隨著人工智慧AI工具的資料分析能力呈現指數級增長,5G智慧醫療領域將湧現更多創新應用,我國智慧醫療體系將逐漸建立完善。
NB-IoT + 物聯網晶片 = 移動醫療設備商用
智慧醫療是近幾年新興的概念,指為公民打造健康檔案領域內的醫療資訊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讓患者與醫生、醫院、醫療設備進行互動。也就是讓老百姓的健康資料都能逐漸錄入國家醫療資訊平臺中,並通過一些傳感技術實現智慧化就醫,而這就離不開一套可遠端監測的智慧醫療穿戴設備。據IDC預測,到2021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將達到2.523億台,市場潛力巨大。
對比普通的可穿戴設備,醫療級別的設備要更加精准,並往往都會將醫生與患者進行資源匹配,讓設備監測患者的部分生命體征形成資料,進而通過醫療雲平臺讓醫生進行管理,而且大部分的醫療平臺還伴隨著報警、資料分析等功能,能及時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干預。另一方面,可穿戴醫療設備之所以在智慧醫療這一領域如此受歡迎,最大的原因就是方便,與傳統笨重的醫療器械相比,可穿戴醫療設備讓許多患者走出了醫院,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工作生活,這將成為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而傳統的移動醫療設備普遍基於Wi-Fi、藍牙等通訊手段,存在不能獨立使用、功耗較高、隱私洩露等問題,難以促成用戶形成良好的使用習慣。隨著新一代 NB-IoT/eMTC 通訊技術的出現,彌補了傳統通訊技術的缺點,成為移動醫療設備的標配。全球電信運營商們和晶片巨頭在改善、佈局通訊技術的同時,也推動了移動醫療設備的商用,尤其以運動、心律、睡眠等檢測為主的各類醫療設備發展較快,為迎合市場,滿足用戶需求,高通、華為等晶片廠商也紛紛推出可以支援 NB-IoT / eMTC 等通訊技術的物聯網晶片,助力移動醫療設備的商用。
人工智慧 + 大資料,助力醫療發展
人工智慧(AI)將在醫療上扮演一定的重要角色,將成為未來醫療保健領域的主要趨勢之一。精准醫療和降低成本的需求,將是AI在醫療產業的主要驅動因素。AI將翻轉醫療保健的轉型,從醫院工作流程到健康診斷,從而提供自動化過程、促進工作流程效率並提高診斷準確性。據Frost&Sullivan對醫療AI的研究和分析表示,AI健康市場呈現出爆炸式成長,從2014年6億美元到2021年估計66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為40%。根據PwC調查資料顯示,大多數民眾願意考慮選擇用AI技術取代人類臨床醫生的照護,包括監測心臟狀況,檢查及測試心跳律動並根據結果提出建議,根據個人偏好和健康記錄為健身和健康提供定制建議等方面。
而資料作為人工智慧的重要支撐,卻對醫療資料的來源、計算、共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一個可擴展的大資料平臺,容納各類疾病特徵、病例、指標資料,如何構建這一資料平臺成為了智慧醫療建設發展的難點之一。且未來大資料分析,如何在疾病監控、輔助決策、健康管理等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也是目前智慧醫療關注的重點。
2025年,醫療機器人將“承包”80%的外科手術
機器人正在改革醫療世界,藉以提高醫療生產力和減少常規錯誤,因此增加了對醫療援助和自動化機器人的需求。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報告,醫療機器人市場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128.80億美元,與2016年49.9億美元相比,複合年均增長率為21.1%。此外IDC 預測,到2020年有四分之一的醫院的病床,將配置機器人來處理費時費力的工作,並可降低錯誤率。
同時,醫療機器人可用于複健和物理治療,例如:仿生學(bionics)、外骨骼機器人、下一代可穿戴式機器人,以支持老年照護、自閉症(即增強社交能力)和簡化手術。事實上,手術機器人是醫療機器人市場中最大的市場。 Frost&Sullivan預測到2025年,80%的外科手術很可能由機器人完成。
區塊鏈賦能智慧醫療,保障健康資料安全性
基於訊息共用的相關安全風險,特別是在醫療保健方面,如何降低駭客網路攻擊和資料洩露,更顯對健康資料安全的擔憂。因此,區塊鏈可能是個解藥。根據IDC的調查,到2020年20%的醫療保健機構將使用區塊鏈進行供應鏈管理和病人身份識別。還有IBM、英代爾、微軟和穀歌等科技大廠甚至已經投入開發區塊鏈醫療保健產品。基於區塊鏈的醫療保健系統可以解決各種挑戰,例如資料互操作性、完整性、安全性、便攜性等等。
在健康醫療行業,區塊鏈正在開始秀出自己的潛能。行業權威、政府和全球技術社區都因為區塊鏈顯現的潛力,感到興奮不已。不過,健康醫療行業需要攜手創建區塊鏈聯盟,促進合作,為未來全行業的大型區塊鏈應用建立標準或框架。目前,區塊鏈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場景包括:電子健康病例(EHR)、DNA錢包、比特幣支付、藥品防偽、蛋白質折疊等。
趕緊相約深圳會展中心 2 號館吧,與全球醫療健康從業者一起,深入智慧醫療市場前線,獲取大牌廠商新品情報,接收最新最in醫療資訊,搶佔新一輪智慧醫療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