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文化旅游

貴州沿河:青山綠水生態游 珠連玉串綴烏江

2019-11-22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沿河的旅遊資源,就似散落各地的珍珠,沒有基礎設施,便無人發現。現在,我們積極完善各類基礎設施,將資源串聯,形成生態旅遊一串亮眼的珍珠。同時,沿河努力保護生態資源,展真山真水、展自然風光,正從貴州『邊沿』變為融入成渝經濟區和長江經濟帶『前沿』。如今,沿河提出的打造『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和『武陵山生態旅遊大縣』目標正逐步實現。」11月21日,沿河縣委書記任廷浬向記者說。
 
烏江山峽水墨畫卷
 
  沿河是貴州省唯一的單一土家族自治縣,是千里烏江之上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素有「黔東北門戶·烏江要津」之稱。
 
  過去,沿河受到交通和基礎設施的限制,旅遊一直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變。如今,隨着沿河立體交通網絡的完善,圍繞生態文化、烏江文化、土家文化等,沿河全域旅遊業態正在迅速成型。
 
黎芝峽霸王谷
 
  近年來,沿河嚴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堅持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緊緊圍繞「畫廊烏江·山歌沿河」定位,以文化為內涵,以旅遊為載體,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產業體系,先後獲得了中國土家山歌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楹聯文化縣、中國古茶樹之鄉、中國空心李之鄉、中國黑葉猴之鄉等多張國字號旅遊名片,有力地提升了沿河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017年,銅仁市第六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暨沿河第八屆烏江山峽百里畫廊文化旅遊節在沿河成功舉辦,成為該縣旅遊產業發展的新起點。沿河抓住「大旅遊」和「大服務」發展機遇,緊緊圍繞打造「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和「武陵山生態旅遊大縣」的目標,着力挖掘整理生態文化、烏江文化、土家民族文化、紅色文化,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產業體系,助推經濟快速發展,讓各族人民群眾共享發展和旅遊紅利。
 
青山綠水中的黎芝峽
 
  依託烏江良好的旅遊資源稟賦,立足山地旅遊基本定位,沿河還突出打造「走山路、游山峽、品山珍、唱山歌」,全力建設世界山地體驗健身休閑旅遊目的地和全國山地民俗旅遊縣,奮力譜寫美麗沿河新篇章。
 
  千里烏江一路奔騰,蜿蜒穿越貴州沿河132公里,形成了山重水複,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色。行駛寬闊的江面上,快速行駛的遊船攪動出一層層波濤。駛入黎芝峽峽段,奇峰對峙、岩壑幽深。雲霧中,兩峽纖道絕壁、怪石嵯峨若隱若現,宛如水墨畫卷。「烏江畫廊」的壯美景觀,無不令遊客讚不絕口。
 
淇灘古鎮山水如畫
 
  烏江山峽景區,只是沿河重大旅遊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目前,該縣已經啟動了黑水鄉陳子頭望江樓、屺望閣山地旅遊項目、淇灘古鎮文化旅遊項目、白塔公園項目。除了烏江山峽被評為4A級景區,沙子南庄生態旅遊村被評為3A級景區,白泥河流域鄉村旅遊4A級景區外,該縣還啟動了十二盤森林公園、烏江濕地公園等項目建設。
 
美麗沙子南庄生態旅遊村
 
  此外,沿河確立了「畫廊烏江·山歌沿河」山地旅遊新形象,積極培育旅遊商品,製作旅遊宣傳片,全方位打造山地旅遊新形象。利用武陵山片區、成渝經濟圈等合作平台,沿河多次組織旅遊企業參加貴陽、重慶、廣州等國內旅遊展會,舉辦多場宣傳推介活動。與重慶、湖南等聯手打造重慶—烏江山峽—梵凈山—張家界旅遊線路,挖掘客源市場潛力。
 
  現如今,沿河已經先後建成畫廊天街、烏江明珠、白塔公園、烏江濕地公園等一批地標性建築和市民休閑場所,醉美江城脫穎而出。
 
村寨怪石嵯峨
 
  「發展全域旅遊是推動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實施大扶貧、大生態戰略行動的重要抓手,是一項打基礎、管長遠、惠民生的綠色工程。沿河自治縣要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依託烏江良好的旅遊資源稟賦,抓住大交通形成的開放前沿優勢,精心謀劃、精心組織、精心實施一批旅遊精品工程,把『珍珠』串成『項鏈』,進一步提升烏江旅遊知名度、美譽度,全力打造烏江經濟走廊黃金旅遊帶。同時,要實施好『青山、碧水、藍天、凈土』工程,紮實推進『綠道、綠水、綠城、綠園、綠景、綠村』工程,厚植烏江生態屏障,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沿河縣長何支剛說。 (黃慶松)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