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疏堵結合,基層治理才能持久和見效。四川省綿陽交警直屬二大隊在原有的管轄範圍重新調整後,2019年5月20日,「第一把火」就「燒」向高水片區和教育園區這兩個以往停車難、行車難的地方。經過一個月的排查摸底及現場調研,短短半年,各種有效的治理手段推陳出新,實實在在的成效讓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
單循環之前 雷承義 攝
實施單循環 讓車「進得去 出得來」
一直以來,綿陽作為教育大市,吸引了眾多莘莘學子來此求學,教育園區已然成為「熱門打卡地」。 2019年12月31日下午,教育園區又一次迎來「放學潮」高峰,從14時40分到18時,26000餘名學生陸續從外國語實驗學校、綿中實驗學校和南山實驗學校離開。與以往不同的是,教育園區實行車輛單循環模式以來,極大提高了通行效率,確保了車輛「進得去」也「出得來」。
「這個區域原來一直存在行車難、停車難的問題,而且交通事故時有發生,雖然經過多次整治,但由於車輛增多等客觀原因,一直沒有明顯改善。」交警直屬二大隊五中隊鄒揚中隊長介紹到,園區現有外國語實驗學校、綿中實驗學校、南山實驗學校、中醫藥大學等在內的9所學校,師生超過10萬人。每逢節假日、開學等時段,區域內通行的機動車超過兩萬輛,亂停亂放現象普遍,車子「進得去出不來」的尷尬時常發生,許多家長對教育園區的交通問題頗有怨言。圍繞群眾所需所盼,交警直屬二大隊經過前期實地走訪、勘查,提出了「改善教育園區通行條件」的治理方案,決定實行單循環方式通行,減少相向和支路車流影響,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同時,在學校周邊增設電子警察監控,抓拍線外停車、禁停路段停車、黃色網狀線停車等交通違法行為,經過試運行,效果顯而易見。學生家長陳建說:「以前我開車到學校接娃娃,遇到擁堵時開出園區要四十多分鐘,現在只需要十分鐘,雖然單循環多繞了點路,但是基本上不會堵車了。」
單循環之後 雷承義 攝
停車位問題又該如何「破冰」?交警直屬二大隊一方面與學校進行溝通協調,開發校內和校園周邊停車位,滿足學校教師、職工等停車需求;一方面利用社區停車資源,積極協調周邊大型停車場。目前,整個教育園區對外開放車位6000餘個,基本能滿足車輛停放,園區交通秩序持續向好。
資源整合 硬件提升治理亂停放
「城中村」的車輛亂停亂放亂行現象,一直是全國各地城市治理中的難題。長期以來,綿陽市涪城區高水、聖水區域居住群眾超過10萬,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商業街眾多,加之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長,停車難、亂停放現象屢禁不止。為解決停車難問題,大隊組織勤務、義交等部門警力深入高水、聖水周邊開展停車需求調研,重點了解學校、醫院、大型市場、沿街企事業單位的停車狀況,摸排停車供給與停車需求,建立問題清單,完善停車秩序整治方案。
整治後校園門口道路現狀 張寶杉 攝
「調研中我們發現部分道路產權屬於集體,交警沒法單方面規劃停車位。」四中隊吳曉東介紹說,為此大隊多次找到城郊鄉政府以及社區居委會進行協調,並採用「見縫插位」的方式,儘可能利用道路閑置資源規劃小車、電動車、摩托車泊位。目前,新增停車位281個,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重點路段無停車位,車輛亂停亂放的「老大難」問題。在「問診把脈」過程中,大隊將亂停亂放的整治作為常態化工作機制,每天定時定點對重點路段加強管控,着重整治機動車佔用人行道、非機動車道違法行為,對嚴重違停阻礙交通的一律依法拖移,對妨礙交警執法或者暴力抗法的,一律依法從快從重處理。同時在高峰時段,還採取現場固定證據和監控抓拍相結合的方式,組織秩序民警開展定點疏導管理。此外,大隊在該區域共安裝了218個阻車桿、1982個U型桿,進一步緩解亂停亂放現象,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綿陽交警直屬二大隊陳海明大隊長表示,今後大隊還將繼續抓好轄區「城中村」的交通秩序管控,並將此作為勤務考核和群眾滿意度測評重點,不斷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綿陽市的城鄉基層治理貢獻交警力量。(張麗 張寶杉 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