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張如勝是一名馳援湖北黃岡的檢驗科醫生。在黃岡市疾控中心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身為檢驗組組長的張如勝運用「長沙經驗」將繁瑣的檢測流程改進,極大地提高了檢測效率,為時間就是生命的抗疫一線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機會。
黃岡市疾控中心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內原先繁瑣的檢測流程致使耗時過長,336份標本,從樣本整理編號到檢出結果需要9個小時,這其中僅僅是PCR體系配置和加樣上機擴增就花了5個多小時。據實驗室負責人介紹,當時實驗室檢測能力在500-600人份/天,在樣本量如此大的湖北,這個檢測效率讓黃岡疾控實驗室倍感壓力。
如何提高檢測效率,成了張如勝思考的問題。病毒核酸檢測是「流水線」操作,一般分為4個步驟:樣本整理編號、核酸提取、PCR體系配製、上機擴增。他將黃岡疾控與長沙疾控的流程羅列進行詳細比對發現,黃岡疾控實驗室既往在核酸提取步驟時,核酸保存是用單獨的EP管,吸取核酸時使用單通道移液槍從核酸提取版中一孔一孔的吸出,再蓋上管蓋。對於檢測少量的樣本,能順利應付。但是在樣本量大、成規模的開展核酸檢測的情況下,效率就顯得非常慢。
張如勝針對發現的弊端,結合長沙疾控更加成熟的流程,設想將單獨的EP管改用PCR八聯管保存,再利用八通道加樣槍將核酸提取板中的核酸吸取到八連排PCR反應管中,改進後將大大提升核酸提取、PCR體系配置步驟速度。
在向全國支援黃岡實驗室檢測負責人中國疾控中心張曉光老師進行了建議優化流程彙報並得到贊同後,有着「長沙經驗」的新流程在黃岡疾控實驗室正式開始實施。實施過程非常順利,500份樣本檢測的編號整理、核酸提取、PCR體系配置三個步驟分別從60分鐘、120分鐘、120分鐘縮短到20分鐘、40分鐘、30分鐘,足足節省了210分鐘。在與時間賽跑的抗疫戰鬥中,這次改進就像加上了馬達。
對於這個飛躍的成效,張如勝並不滿足,怎樣才能更加優化速度成了他繼續思考的問題。在黃岡,每次加樣到PCR管後,需要大量的時間加蓋,於是他建議核酸吸取用八通道加樣槍加到八聯排PCR管中保存,先不加蓋,改用一次性PE手套覆蓋暫存,待PCR體系加完核酸後再蓋上管蓋保存。來自湖南省疾控中心,也是湖南疾控系統第三批支援湖北流調檢測隊隊長蔡亮表示非常贊同,「先用一次性手套覆蓋暫存,做完後再加蓋,雖然是很小的一步,但是按500份樣本來算,既可以節約開蓋的時間還可以減少交叉污染。」
在「長沙經驗」的幫助和團隊協作下,黃岡疾控從336份樣本需要9個小時才能艱難完成,火速提升到同樣時間可以完成772份樣本,僅3月4日一天,黃岡疾控就完成了1520份樣本的檢測。
張如勝表示,長沙疾控的經驗真是幫了他們大忙,而他作為疾控人,希望能將長沙經驗帶到湖北,減輕湖北檢驗人的壓力,儘快檢測更多的樣本,讓湖北早日得到安寧。(黃若星 何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