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皖徽州張村:光伏扶貧映照脫貧新路

2020-03-09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安徽黃山市徽州區洽舍鄉張村村是省級貧困村,也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村民收入主要依靠茶葉、林業和外出務工,生產方式單一。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持引導下,張村村堅持把光伏扶貧作為精准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精心組織、全力推進,走出了一條“投資少、見效持久、收益高”的扶貧“新路子”。截至目前,該村已建成的3座光伏電站產生效益27萬餘元,惠及全村23戶貧困戶。
 
截至目前,徽州區洽舍鄉張村村已建成的3座光伏電站產生效益27萬餘元,惠及全村23戶貧困戶
 
  張村村土地呈狹長點星狀分佈,缺乏修建常規小型光伏電站的塊狀土地。經過多方協調,張村村分別在鄉政府屋頂、工業園區企業屋頂和脫貧戶屋頂建成60KW、120KW和戶用3KW的光伏電站。建成後的光伏電站所有權屬於張村村集體,後期的運營維護管理由有資質的企業集中進行,確保光伏電站運行持續高效。
 
  “村裏的光伏收益主要用於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用於直接補助生活困難的貧困人員,剩餘大部分收益用於支付村內公益輔助性崗位的勞務費”張村村扶貧隊長陳澤兵說。“現在黨的政策越來越好,我家除了低保金、產業補貼和公益林補助,我還是村裏的一名步道管理員,一年下來管護收益就有5000元。”俞國兵是張村村2015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老伴癱瘓在床,生活比較困難。這幾年,政府加大對他們的幫扶力度,除了政策兜底,還幫他安排了公益輔助性崗位,該戶2019年度收入突破2萬元。
 
  光伏扶貧项目不僅解決了三無人員兜底資金難題,還為村級集體持續發展注入動力。如今,張村村正不斷優化光伏收益分配,通過開發衛生保潔、資產協管、移風易俗宣傳等公益輔助性崗位,吸收有就業需求但就業能力低的貧困勞動者,增加勞務收入。同時,該村還圍繞“村村有實體”目標,結合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泉水魚養殖產業,吸收貧困戶就近就業,實現持續穩定增收。據瞭解,2017年該村實現整村出列,2018年全部貧困戶脫貧摘帽。(吳敏 閆豔  王毅玨  方宇華 )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