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 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近年來,沿河縣和平街道勞聯村積極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人力資源優勢,堅持科技種養結合的方式發展產業,帶動更多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和平街道勞聯村生態南豐蜜桔科普示範基地
行至和平街道勞聯村,站在沿河生態南豐蜜桔科普示範基地對面極目遠眺,穿梭在基地之間的產業路,宛如一條奮力向上遊行的巨龍,鬱鬱蔥蔥的森林、依稀可見的炊煙、產業興旺的農業園區里,一派綠意盎然,儼然一幅旖旎的生態畫卷。
南山村葡萄基地
田德良是一名退休幹部。退休後,他依然心繫貧困群眾,把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當己任。2015年7月,他相中了勞聯村的一塊寶地,成立貴州明德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建設農業園區,發展種植和養殖業,其中種植南豐密桔163畝、雪風柚86畝、獼猴桃38畝、黃桃29畝、櫻桃10畝,養殖生態雞300隻。
「2019年,在我這園區幹活就達3000多人次,其中貧困戶1000多人次,僅勞務費就開支21萬餘元。」談及就業帶動問題,田德良如是說。
為進一步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建成一個園區、帶動一片群眾致富」,該園區按照「產業為主、副業並舉、以短補長、以長養短」的發展思路,提升產業扶貧的質量和效益,園區還新增發展紅薯、馬鈴薯、南瓜、西瓜、黃瓜、茄子、西紅柿、玉竹等短平快產業,讓更多的貧困群眾能就近務工,增加收入。
指導果農如何改良嫁接
走進鄰村南山村葡萄基地,到處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有的在除草,有的在施肥,他們一邊勞作,一邊歡聲笑語。對於他們而言,除能享受每畝200元的土地流轉費外,還能就近在基地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收入。
「為了讓更多的貧困群眾能在家門口就業,我們村合作社除在本村發展柚子30畝、枇杷50畝、桃子20、李子20畝等產業外,還在南山村流轉土地,發展葡萄、軟質石榴等產業。」勞聯村黨支部書記楊偉偉一邊給村民們指導如何除草、施肥,一邊給筆者介紹基地的情況。
「像我們這把年紀的人,外出打工又沒人要,能在家門口就找錢,真的太高興了!」。60多歲的魏素霞是村裡的貧困戶,她一直在基地打工,一天70元,基地里的活兒多,一個月就能掙1500元左右。
指導果農曲枝
據楊偉偉介紹,牢林村合作社除了發展種植業外,還發展了生豬代養和生態雞養殖,需要的勞動力主要從兩個村的貧困戶中來。僅2019年,就發放勞務費26萬餘元。
在沿河生態南豐蜜桔科普示範基地,筆者看到縣科協副主席田榮華與基地負責人田德良正在果園裡交談如何改良種植的果樹品種,一棵棵剛剛嫁接的柑橘,粗壯的枝條上冒出嫩綠淺黃的嫩芽,在春日麗陽的照耀下散發著生機活力。
「果樹整形是根據果樹生長發育的規律,結合當地環境條件,利用剪枝、抹芽、摘心、曲枝、變根、環割等措施,造成合理的樹形,農作物病蟲防治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縣科協副主席田榮華說。
據田德良介紹,之前掛果的味道不是很純正,在縣科協和縣農業農村局的關心幫助下,今年果蔬專家免費改良嫁接愛媛38號60畝,其餘的將明年全部改良。
該基地具有科普教育培訓、宣傳、參觀等主要功能。各類用房、產業路、水池、農機具等基礎設施設備較為完善,有員工用房80平米、辦公用房250平米、庫房200平米、飼養家畜用房120平米;有蓄水池250立方,產業路2.5千米。
為更好地發揮科技引領示範作用,帶動更多周邊農戶脫貧致富,貴州明德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積極申報,於2018年11月由縣科協批覆為「沿河生態南豐蜜桔科普示範基地」。
勞聯村黨支部書記楊偉偉表示,將積極組織村裡的產業大戶、致富帶頭人多參加這樣的培訓活動,同時邀請更多的專家來給大家上課,不斷提高村民科學種植的能力,把勞聯村的產業發展的更好,帶動更多的村民脫貧致富。
「基地以科普講座與宣傳、技術培訓為抓手,吸引和影響基地及周邊農戶相信科學、應用科學率達90%以上,帶動農戶160多戶。同時,通過『科普惠農興村』活動,增加科學技術含量,使戶均經濟收益有顯著提高,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對接力度,採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強對產業大戶和致富帶頭人的培訓,提高他們科學種植的技能和果園管理水平,讓他們帶頭致富的同時,帶動更多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從而不斷提升縣科技助力脫貧攻堅的水平。」沿河縣科協副主席田榮華說。(黃慶松 任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