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吉林 > 特别报道

吉林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二十年 實現生態經濟社會三豐收

2020-04-28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從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吉林省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二十年,共完成退耕還林1567.9萬畝,生態脆弱區變成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
 
吉林省輝南縣的退耕還林地上落葉松已經成林 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強化工程措施 助力吉林實現山川秀美
 
  曾經有一段時期,吉林省東部山區森林生態功能下降,西部地區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嚴重製約農牧業的健康發展。為改變這種狀況,吉林省啟動退耕還林工程。
 
  退耕還林工程是吉林省林業建設三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年來,在吉林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和全省各部門、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工程涉及面廣、任務量大、操作難度高等諸多困難,從領導重視、部門分工協作,強化工程建設保障;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規律,抓好工程建設重點;嚴格政策,保護退耕戶權益,增強工程建設動力;規範管理,嚴格把關,確保工程建設成效等方面不斷強化措施,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果。截止2019年末,吉林省共完成退耕還林1567.9萬畝,其中,退耕地造林355.6萬畝,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草)1212.3萬畝,建設範圍涉及全省61個縣(市、區),841個鄉(鎮、街道),8488個村。通過20年退耕還林,吉林省增加了森林覆蓋率,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為實現吉林山川秀美做出巨大貢獻。
 
吉林省琿春市退耕還林地上栽植的蘋果喜獲豐收 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重現綠水青山 實現生態經濟社會三豐收
 
  實施退耕還林,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通過大規模的退耕還林,吉林省東部地區100多萬畝20度以上的坡耕地退耕還林,控制水土流失面積達200多萬畝;西部治理沙質耕地150多萬畝,治理沙化、鹼化、退化草地521.9萬畝;中部平原區營建防風固沙林130萬畝,新建農田防護林1萬多畝。退耕還林增加了地表植被、涵養水源、減少土壤侵蝕,使工程區防災減災能力得到極大提高。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吉林省東部地區坡耕地恢復了植被,控制了水土流失。中部農田防護林體系得到了及時恢復、完善,提高了防護功能,使中部地區450萬農民安居樂業。西部地區的沙質耕地和「三化」草原植上了樹,種上了草,荒漠化土地治理取得明顯成效,風起沙揚的景象日趨減少。
 
  實施退耕還林,有效提升了經濟效益。退耕還林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截止2019年末,僅退耕還林補助政策一項,國家就向吉林省投入 66.7億元,29.7萬農戶從國家補助中受益,平均每戶增收近3000元。工程的實施,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為發展林果業、畜牧業、勞務輸出和第三產業創造了有利條件。吉林、通化、白山、延邊等地結合本地資源和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紅松果林、五味子、藍梅、山葡萄、板栗等特色產業,目前已初具規模,成為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通化市、延邊州根據本地藥廠集中、藥材需求量大的優勢,大力推廣退耕還林地林葯間作模式,退耕還林戶每畝每年增收500多元。龍井市利用退耕還林工程,大面積發展蘋果梨。琿春、樺甸等地利用退耕還林工程,成功引種培育了「寒富」蘋果,結束了吉林省高端蘋果全部靠外進的歷史。
 
  實施退耕還林,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退耕還林不僅是一項生態建設工程,也是一項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工程。通過工程的實施,社會各界的生態意識顯著增強,廣大群眾認識到植樹造林是遏制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的有效途徑,參與生態工程建設的積極性高漲,為建設生態文明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農民群眾是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建設者,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退耕還林是扶貧幫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過退耕還林,退耕戶直接受益,貧困面貌有了較大改變。各地依託退耕還林培育的綠色資源,大力發展森林旅遊、鄉村旅遊、休閑採摘等新型業態,綠水青山正在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森林資源的增長,不僅減少了風沙,凈化了空氣,增進了人們身心健康,而且使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迅猛增加,棲息分佈範圍明顯拓寬,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王丹 段博雅)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