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穗南沙幫扶平遠蕉嶺35個貧困村脫貧達標

2020-05-1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截至目前,廣州南沙區對口幫扶梅州市蕉嶺縣、平遠縣35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已完成實際脫貧率100%、退出率100%,貧困戶已退出1479戶3944人。近日,記者走訪南沙的扶貧點,了解到脫貧攻堅一線的扶幫故事。
 
南沙在梅州開展的扶貧工作(南沙區供圖)
 
  三達村的靈芝:從「輸血」變「造血」
 
  在平遠縣差干鎮三達村的山中,樹林之中生長着一朵朵不打農藥、天然生長的靈芝。在駐村第一書記的楊晴的組織下,栽種靈芝的第一年,貧困戶們就得到了總共約6萬元左右的項目分紅。
 
  楊晴告訴記者,他是2018年底從南沙區城管局到三達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在上任的第一天起,便下定決心要發展特色產業。針對三達村「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點,論證種植靈芝的可行性。2019年5月份,他帶領村內有勞動能力的11戶貧困戶搶期將6500棒靈芝菌棒種在了三達村燈頭坑20畝山地上。項目採取公司+貧困戶的模式,使用南沙扶貧引導資金20萬,貧困戶自籌資金3.9萬,當年共採摘干靈芝1300斤,獲利10萬元左右,其中有6萬元用於貧困戶的項目分紅。該項目可以實現一次種植5年收益,為林多地少的三達村蹚開了產業扶貧的路子。
 
  「楊書記經常走訪入戶,當聽說楊書記要發展靈芝產業的時候,我很信任他,拿出家裡的5000元積蓄跟着干。」三達村的貧困戶謝金娥告訴記者,去年家裡獲得7000多元的靈芝分紅,投資已經回本,還凈賺了2000多元。
 

  平远县差干镇三达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晴与种植户交流。

 
  在發展林下仿野生靈芝產業的過程中,大部分貧困戶已經能夠掌握種植、選芝、管理、採摘、晾曬等一整套靈芝種植和管理技術,讓扶貧從「輸血」向「造血」模式轉變。
 
  社南村的煙葉水稻:探出一條脫貧路
 
  5月15日,在社南村坪湖精準扶貧產業基地內,村裡的貧困戶們正忙活着除草、施肥、觀察煙葉生長情況、掐掉多餘的煙筍等等。 「今年我們已經採收過四次煙葉了,品質都還不錯,我們心中也非常高興。」在地裏面勞作的貧困戶潘伯告訴記者,現在每天到產業基地的煙田中巡田、勞作有100元的工資,這也是一筆重要收入來源。
 
  社南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鄒創智告訴記者,社南村坪湖精準扶貧產業示範基地實行「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項目有230畝農田,共投入幫扶資金96.25萬元,建成仁居鎮坪湖精緻高效農業,帶領村內的19戶貧困戶們成功脫貧。
 
  記者了解到,基地產物輪作實行早造種植烤煙,中造種植優質水稻、高禾米,同時在田間實施「稻魚共生」「荷魚共生」項目,養殖禾花魚,冬季種植蔬菜,嚴格遵循當地煙-稻-菜輪作規律,無需額外引進新技術。
 
  據悉,社南村地處平遠縣東北部的閩粵贛三省交界處,全村共有9個村小組,共有264戶1015人,貧困戶共有19戶60人。通過三年的精準幫扶,各級部門共投入扶貧資金共517萬,主要用於解決扶貧對象「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提高貧困戶經濟收入和改善村民生活環境。目前社南村所有貧困戶已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已完成全村道路硬底化、建成村級公共服務站、居家養老中心等項目。
 
南沙在梅州開展的扶貧工作(南沙區供圖)
 
  鶴湖村:種植基地辣椒豐收採摘忙
 
  近日,蕉嶺縣文福鎮鶴湖村的辣椒進入收穫期,在該村辣椒種植基地,每天都有一百多個菜農忙着採摘辣椒,現場一片忙碌。據介紹,鶴湖村種植了近140畝的余干椒和70畝的海花紅。今年,基地預計可產辣椒70多噸,產值將達312萬元,畝產值超15000元。在小辣椒的帶動下,去年,該村60戶貧困戶121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其中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000元。
 
  「2019年,我了解到余干椒和海花紅經濟效益好、種植要求高,而鶴湖村的氣候、地勢、土壤耕性都符合種植要求,當時我就決心將這兩種辣椒帶到鶴湖村。」鶴湖村黨委第一書記趙漢新告訴記者,辣椒種植所需的水圳等配套設施則由對口幫扶單位南沙橫瀝鎮出資修建。辣椒主要銷往江西,珠三角等地,市場前景廣闊。種植、施肥和採摘等各個環節均需大量的人工,吸納了一大批本村和附近村民進行短期務工生產,大大增加了村民們的收入。
 
  今年,鶴湖村辣椒產值預計將達到312萬元,利潤將達到182萬元,平均一畝土地的利潤將達到9000餘元,小小辣椒已經成為農民致富的「香餑餑」。
 
  記者了解到,南沙積極幫助梅州對口幫扶地區通過產業和消費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南沙區下達1750萬元扶貧引導資金,重點打造梅州本地區特色產業,將「輸血式」產業扶貧模式向「造血式」長久機制轉變。
 
  截至2019年底,南沙區對口幫扶梅州市蕉嶺縣、平遠縣35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已完成實際脫貧率100%、退出率100%,村集體經濟收入為村均9.89萬元,比幫扶前增長8.69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住房、飲用水、家庭用電、電視信號、網絡信號、義務教育、醫療保障、家庭穩定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等8個指標全部達標。(李苑立 舒霞 汪勁松 張衛軍 攝影李夏同)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