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上海 > 今日热点

上海開啟多元化繼續教育模式培育新型中醫藥人才

2020-05-2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宋健 報導:在持續健康發展中醫藥事業中,中醫藥人才尤其是高層次領軍人才短缺問題,無疑令人堪憂,對此,上海市中醫藥學會會長、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胡鴻毅教授表示,上海正不斷探索與海派中醫文化發展相適應的多元化、多層次中醫藥人才繼續教育模式,率先提出「強素養」理念,已在全國獲推廣。
 
  胡鴻毅稱,作為國家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上海中醫藥大學整合大學和附屬醫院的人才高地優勢及中醫藥特色教育培訓資源,通過多層次、多元化、多維度的協同培養體系,打造中醫藥傳承型、創新型、外向型等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以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學科為主,傳統與現代結合、基礎與臨床整合、傳承與創新融合的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與此同時,依託師承教育平台建設、學科團隊培育、人才項目實施等,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中醫臨床人才和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人才,加強中醫藥領域博士後人才培養,將高層次的人才培養與中醫藥的傳承創新有機結合,在培養制度、理念和模式上創新。
 
 
  據悉,中西醫結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醫療形式,海派文化「海納百川」的特質使得上海在全國引中西醫匯通風氣之先,成為我國中西醫結合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據介紹,從鄺安堃從內分泌角度研究中國傳統醫學的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體系,到沈自尹開展中醫腎陽虛證研究,樹立了中西醫結合證候研究的典範,再到王振義、陳竺利用中醫「以毒攻毒」理論,建立了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充分發揮中醫、西醫兩種醫學在防病治病方面的各自特點和優勢。
 
  胡鴻毅表示,上海將積極探索中西醫結合人才成長規律、明確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路徑,在院校教育階段,將中醫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並適當增加比重,提高臨床類別醫師中醫藥知識和技能水平,建立更加完善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探索建立中西醫融合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
 
  這位龍華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指,醫改的基本目標是讓百姓看病不貴、看病不難,共享國家基本醫療服務。而全科醫生隊伍是實現醫改基本目標的基礎,全科醫師本身不應分為西醫和中醫,作為中國的全科醫師,其知識結構和為基層百姓服務的內容該是完全一樣的。
 
  他認為,中西醫並重與中西醫結合在我國許多醫療實踐中顯示其優越性,尤其是中國的全科醫生應在掌握西醫、預防保健等知識的基礎上,再加上中醫的養生保健、適宜技術和中醫各種診療技能,為百姓提供全面的簡便驗廉的醫療服務。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